逆境抗爭篇
中國古代詩詞多抒發愁苦之情,這是由于文人多處逆境的緣故,正如宋代的歐陽修所說,“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梅圣俞詩集序》)??v觀漫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史,“才人多舛”似乎是難逃的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文人的人生往往是浪漫的悲劇。一方面,他們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熱情地追求政治理想以圖建功立業;另一方面,脫離世俗的自負清高和恃才傲物,對理想人生的追慕,往往形成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對立,他們更難適應趨炎附勢、充滿種種人生機巧的丑惡環境。宋朝外患嚴重,朝廷屢屢妥協,激烈黨爭頻仍,文人士子在特有的環境下憂患意識更濃,挫折感、壓抑感及內心的苦悶比以往更為強烈。
處逆境不能不生存,也就不能不抗爭,“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在眾多的逆境抗爭詩里,精彩的華章是那些樂觀自信、超然自適、執著人生的佳作,即使是悲嘆不幸命運之作,其中也蘊含著詞人堅強不屈的人格魅力。梁啟超《論毅力》說:“夫茍其挫而不退矣,則小逆之后,必有小順;大逆之后,必有大順?!苯裉欤覀冃蕾p此類作品,就是要在品味藝術美的同時,從中汲取克服困難的力量,努力爭取美好的人生。
上一篇:詞的名稱及起源
下一篇:談中學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