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煙節物眼中稀,三月人猶戀褚衣。
結就客愁云片段,喚回鄉夢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見,弱柳沙頭絮未飛。
把酒送春無別語,羨君才到便成歸。
---朱 弁
朱弁是一個有氣節的士大夫,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冬天出使金邦,因堅持正義,不受威脅利誘,被金邦拘留北方達十五年之久。從這首詩寫的塞北春景與表現的故國之思來看,當是他被拘留時所作。
送春,本是一個常見的詩題,但作者能從自己特定的處境與心情出發,描繪塞北短促的春光,就別具新意。
全詩八句,反復詠嘆塞北春天的短促,抒發思念故國的深情。詩的首聯和頸聯雖同樣是寫塞北春天的景物與人的感受,但層次不同,顯示了時間的推移。首聯著重表現塞北春天的姍姍來遲。三月的江南,已是百花斗艷、草長鶯飛的暮春時節了,而塞北卻仍寒氣襲人,“風煙節物”(與春天季節相適應的自然風物)稀稀落落,人們還依戀著“褚衣”(以棉絮作衣謂褚),穿著過冬的棉袍。頸聯則著重描寫塞北春天的速歸。“小桃”兩句倒裝,即“山下初見小桃花,沙頭未飛弱柳絮。”意謂小桃花剛剛開放,柳絮也還未飄飛,春天就已經匆匆過去了。這無疑是一種夸張,但作者正是從對塞北春遲、速歸,好似曇花一現的渲染中,襯托出江南麗春的宜人景色,而表現出對故國的無限深情。
在描寫塞北春天短促的首聯和頸聯之間,作者插入寫塞北“片云”、“細雨”的頷聯,既預示在風風雨雨之中春將歸去的信息,在結構上把首聯和頸聯的層次變化和時間推移聯系起來,而“客愁”、“鄉夢”的描寫,更是直接抒發拘留異國之悲和思念故國之切的復雜感情。“客居”的悲愁,凝聚成片片的濃云,紛紛的細雨,把人從夢中的故園喚回。這種給客觀事物涂上濃厚感情色彩的寫法,增加了抒情的環境氣氛,加強了藝術的感染力。
詩的最后一聯點“送春”題意,而無限深情都在這“無語”和羨慕之中。這“把酒無語”,表現了作者被拘留金邦年復一年迎春送春所引起的痛楚,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那對剛到即歸的塞北之春的羨慕,又恰好流露出長期被留北庭歸期未卜的辛酸。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在于構思巧妙。題為送春,但詩人沒有用很多筆墨寫惋惜春之將去,而是極力描寫塞北春天的遲到速歸,短促得幾乎使人感受不到春天已經來臨,雖未免夸張,但卻含蓄、婉轉地表現出詩人被留塞北時間的漫長,抒發了詩人對故國的忠貞與眷戀。
上一篇:蘇 軾《司馬君實獨樂園》古詩鑒賞
下一篇:王 質《山行即事》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