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桃花下,立飲一杯酒。
酒杯先濡須,花香隨入口。
花為酒家媼,春作詩翁友。
此時酒量開,酒量添一斗。
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
半青籬畔草,半綠畦中韭。
閑烏下牛背,奔豕穿狗竇。
潛身貓相雀,引喙禽呼偶。
包麻鄰乞火,穿桑兒餉糗。
物類雖各殊,所樂亦同有。
誰知花下情,猶能憶楊柳。
中心卒無累,外物任相揉。
余方寓之樂,自號閑人叟。
-----徐 積
這是一首即興之作。作者已屆老年,心境恬淡,花下飲酒,隨意點染,既不含蓄,又不用典,而真趣盎然,有意到筆隨之妙。全詩分三段,第一段八句,點題扣題,寫花下飲酒之樂。時值芳春,作者站立在桃花樹下,舉杯飲酒。杯中的酒,先沾濡著他的胡須,花的香味,也隨著酒的芳香流進口中。這桃花仿佛是酒家的老媼,這春天的景色,仿佛是詩翁的朋友。由于心境的歡愉,作者的酒量頓增,此刻再添上斗酒,他也不會吃醉的。第二段十二句,寫飲酒之后所見的陌上景象。這段頭兩句:“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句意率真,而歡忭之情,展然紙上。作者用“君看”兩字,表示與人同樂的心情,以“笑拍手”一句,顯現(xiàn)此時內(nèi)心的歡暢,并就此開展下面八句所寫的物景。籬邊的春草已經(jīng)半青了;畦中的春韭都已轉(zhuǎn)綠了;牛背上飛下了悠閑的烏鴉;狗竇中穿過奔跑的小豬。貓兒潛著身子,蹲伏在那里瞄著麻雀;雞兒尋到食物,正引伸著長喙在呼喚著伴侶;包著麻稈的鄰居正向人家討火;穿過桑林的村童在向田間送午飯。所有這些物象,有動物,有植物,有成人,有兒童,無不欣欣然各具生態(tài),各有所樂,真是一片生機。這樣就很自然地拈來這段的結(jié)語:“物類雖各殊,所樂亦同有。”詩人眼里的陽春,是多么公正而無私啊。
末段六句,寫花下閑適之情。這段開頭,作者說:“誰知花下情,猶能憶楊柳。”作者此刻所憶的楊柳,也許是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折下贈別自己朋友的柳枝;也許是和自己的妻子分手時那些樓前的垂柳,也許是自己作客他鄉(xiāng)所見的渡頭楊柳。楊柳是最能牽惹人們的情思的,詩人未必無情,但它所引起的,原不過是人生旅程中的過眼云煙,一霎即逝,詩人此刻的內(nèi)心,是無所累掛的??梢娝那閼?,仍然是非常曠達的。這段結(jié)尾兩句說:“余方寓之樂,自號閑人叟。”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一杯在手,任物自適,觸處皆春,飄然于利祿之外,也許就是作者此刻的心情吧。
這首詩的特點是: 詩中所描繪的全是鄉(xiāng)村中普普通通的景物,生活氣息較濃。文字不避俚俗,絕少設(shè)色繪彩的筆墨,因之相雀之貓,呼偶之禽,穿竇之豕,皆可入詩。乞火的鄰友,送午飯的村童,莫不怡然自得。而所有客觀的描繪,無不寓以詩人主觀的忻喜之情。詩人自我的形象,展現(xiàn)得非常鮮明,除了飲酒之樂以外,他還分享著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歡樂。
上一篇:蘇 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古詩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后元豐行》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