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荒培薄寺東隈,一種風光百樣栽。
誰妒眼中無俗物,前花開遍后花開。
-----葉適
葉適的詩,以用力勤苦,造語生新見稱。葉適晚年,曾參與宰相韓侂胄北伐的規劃。但韓輕躁冒進,急于事功,自取敗亡。韓侂胄被殺后,葉適也被解去建康知府之職,投閑置散達十余年。這首《鉏荒》詩,就是他晚年所作。
詩題《鉏荒》。“鉏”即“鋤”;鉏荒,就是墾荒鋤草。這是一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詩材雖是常見,但意味卻也不淺。
“鉏荒培薄寺東隈”,寫勞作之勤。不但墾荒除草,而且培土施肥,其經營之勤勉,亦煞費苦心。“寺東隈”,僧寺的東偏。隈,偏僻低下之地。作者選取僧寺外面的一角生地,辟置園林,是因為這里遠離塵俗。從這一句里,就已經透露出這首標作《鉏荒》詩的意趣了。
“一種風光百樣栽。”一種,同樣。“風光”指花木絢麗的光彩。雖然不過是栽種花木(“一種風光”),但不是一色,而是“百樣”。惟其“百樣”,才見“風光”;要見“風光”,必須“百樣”。鉏荒培薄,萬紫千紅,那個“風光”,也的確來之不易。
“誰妒眼中無俗物。”這一句卻是詩中主腦。那樣精心地蒔弄,那樣加意地區處安頓,為的就是“眼中無俗物”。現在,惡草除盡,花木蔥蘢,風色滿眼,光景旖旎。在主人來說,可以賞心悅目;在旁觀者看去,就難免有些嫉妒了。“誰妒”,任憑誰人去嫉妒。如果有誰嫉妒,那就隨他去,而在我,不僅眼中無俗物,亦且心中無俗念。我之不俗,人奈我何!
“前花開遍后花開。”這結末的一句,補足了第二句“風光”的詩意,又點添了第三句“誰妒”的內容。不獨眼中沒有塵俗雜亂之物,還更有可夸的是,不待前花開遍,而后花又開;一番花色,一番光景。那些嫉妒我的人,豈不是妒不勝妒,又豈不枉然?
葉適此詩,雖表面上是詠寫開荒除草,移花接木,以高雅夸于流俗,其實恐怕是還有更深的意趣。細檢他的生平,可知他早年曾有許多作為,如他曾向孝宗舉薦陳傅良等三十多人為朝士,又多次上書孝宗,痛切陳述國家機宜,后在建康知府任上,保衛江防又多貢獻。這樣一個有所作為者,在他一旦罷官投閑以后,是絕不會甘心退處的,必然是希望再有報效的時機。《鉏荒》一詩,“鉏荒培薄”、“風光百樣”等句,怕就是隱寓著他的政治生活經歷,而“前花開遍后花開”,更道出了他的胸臆,更見出他的風節,似乎不應草草看過。
上一篇:朱熹《春日》賞析
下一篇:高翥《春懷》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