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五首七絕組成的一組農事風光詩。每首詩寫一景一事,既各自成篇,又脈絡相連。總題“農謠”,可作一篇來讀。
這組詩由第一首“春雨初晴”起筆,至第五首“門巷春深”收結,依次描繪了由春初至春末農村田園的場景風光。其中有農田的自然風景,也有農事勞動和農村生活的畫面。全詩清新自然,透露著詩人安于農村耕織生活的一派欣喜之情。
春雨初晴水拍堤, 村南村北鵓鴣啼。
含風宿麥青相接, 刺水柔秧綠未齊。
第一首描繪了春初雨后農田風光。春來水漲拍擊著護田的河堤,小村南北都響起了鵓鴣求偶的啼叫聲。在生機盎然的春光里,只見那搖風的冬麥早已泛出一片青綠,而稻田里刺破水面的嫩秧卻還沒有長齊。這第一首作為組詩的開端,有聲有色地描繪了田園春初的風光,滿含郁勃的生意。
問舍求田計未成, 一蓑鋤月每含情。
春山樹暖鶯相覓, 曉隴雨晴人獨耕。
第二首聯系自身生計寫春日農忙的情景。首句“問舍求田計未成”意蘊就頗為豐富。“求田問舍”,出自《三國志·魏志·陳登傳》,本意為唯知廣置田產房舍而無遠大之志,是劉備譏諷許氾之語。方岳本為有志之士,因忤權要史嵩之、賈似道、丁大全而罷官居鄉,坎坷終身。曾自吟:“吾貧自無家,客戶寄村疃”(《秋崖先生小稿·燕來巢》),又曾說:“仕宦已忘如隔世,力田斷不似逢時。”(《山中》詩)所以這里用“問舍求田”典,實為自嘲并有嘲世之意,猶如說自己丟官務農而家貧,自然談不上求田問舍,這也正好與貪欲如史、賈之流者殊途。因而雖然戴月披蓑來夜鋤,卻也每含躬耕自樂之情。盡管“曉隴雨晴人獨耕”,卻也有“春山樹暖鶯相覓”這宜人的美景來相伴,并不覺得獨自“力田”有什么辛苦和寂寞。
小麥青青大麥黃, 護田沙徑繞羊腸。
秧畦岸岸水初飽, 塵甑家家飯已香。
第三首寫收成季節的田園風光和有勞而獲的欣喜之情。一二兩句寫: 田野里的小麥雖然還是一片青蔥,而大麥則已枯黃,稻田的周圍有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沙路環繞著。首句乃化用漢桓帝時童謠:“小麥青青大麥枯”,僅易“枯”為“黃”。第三句“秧畦岸岸水初飽”照應第一首末句“刺水柔秧綠未齊”,以“岸岸”形容畦秧高高的長勢,預示著今年的好收成。懷著喜悅的心情,日暮歸村,聞到了家家新麥飯的香氣。“塵甑”,典出東漢范冉(字史云)。范冉有氣節,家貧,有時絕食,而窮居自若,閭里為之歌曰:“甑中生塵范史云。”(《后漢書·獨行傳》)這里以“塵甑”代指貧苦人家,說他們平時鍋里落滿灰塵,現在家家都有米煮飯了。這后兩句細致的描繪,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也是親身參加了勞動,并享受勞動后欣喜之情的人,才會有的深切體驗。
雨過一村桑柘煙, 林梢日暮鳥聲妍。
青裙老姥遙相語: 今歲春寒蠶未眠。
第四首寫村中蠶事。首二句描繪雨后村中烘干桑葉、柘葉的景象,一陣春雨過后,幾乎家家都在燃柴烘桑,煙氣升騰,籠罩全村。到傍晚,煙霧散去,悅耳的鳥鳴在林梢響起。為什么村中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呢?一位青裙白發的老婦人遙遙相告,原來是今年春寒,蠶寶寶迄今未能入眠,還需飼以桑葉柘葉的緣故啊!在如畫的描繪中,平添一筆老農婦的話語,使全首詩更富于活潑的生氣。
漠漠余香著草花, 森森柔綠長桑麻。
池塘水滿蛙成市, 門巷春深燕作家。
最后一首描寫春深的景色,并以燕子來巢收結全組詩歌。春深草長花艷,香氣四溢,繚繞不盡,桑麻也是一片青蔥茂密。由于今春雨水充足,池塘俱滿,蛙聲喧鬧,直如集市的囂音。春去夏來,小燕也在人家門巷間飛來飛去,忙于作巢孵雛。詩人以恬靜閑適的外境寫出了淡泊自適、安于此鄉的心情。
這一點,在方岳的許多詩篇中都是可以找到證明的,如《夢尋梅》,又如《讀白詩效其體》之二:“歸來亦云幸,瀟散月下杯。山池芰荷過,野岸芙蓉開。幅巾一筇竹,適可眠秋崖。”
詩人經過了險惡仕途之后,將身心抒放于山林田園之間,自有其“白鳥無塵事,青山自故人”(見《次嚴陵》)的無窮樂趣,何況還能躬耕于田畝之間,體驗到農事勞動的甘苦,更是別有一番滋味。《秋崖先生小稿》中多數詩篇是放歸山林以后之作,因而“詩主清新”(見《宋詩鈔》按語。下同)并能“刻意入妙”,“逸韻橫流”。這組《農謠》五首正體現了這些特色,可稱為他的代表作。
上一篇: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鑒賞
下一篇:司馬光《南園飲罷留宿》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