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園
朱湘
有風時白楊蕭蕭著,
無風時白楊蕭蕭著;
蕭蕭外更聽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地發了,
野花悄悄地謝了;
悄悄外園里更沒什么。
(選自《中國現代作家選集·朱湘》)
【賞析】
《廢園》的匠心,在于重疊的運用。
第一節的重疊句渲染出廢園一片沉沉暮氣、單調、刻板的氛圍。“白楊”本來多栽在墓地,現在竟成了園中的唯一景觀,而從早到晚,只有蕭蕭的單調音響。“有風時”“無風時”相對舉,暗示了園外世界的變化、時間的流逝。無論“有風”“無風”,無論園外有什么變化,園內唯有“蕭蕭”,“蕭蕭外更聽不到什么”。在一個簡單的重疊中,作者將空間描繪與時間變化相結合;空間描寫在時間中強化、深入。可謂雖重疊而不詞費,言約而意豐。
作者寫園中野花,以“發”“謝”點明其一生的時間長度,而這一生都是在“悄悄”中度過的:自生自滅。既無人關懷、澆灌,更無人欣賞,甚至連蝴蝶也沒有,“悄悄外園里更沒什么”。
詩人當然并不是在記錄實有的“廢園”,這“廢園”是詩人對某種社會環境的形象概括和諷刺。朱湘受五四運動影響渴望真正的人生,而他當年就讀的清華學校卻使他失望:“清華的生活是非人的,人生是奮斗的,而清華只有鉆分數;人生是變換的,而清華只有單調;人生是熱辣辣的,而清華是隔靴搔癢。”我們說《廢園》是針對清華的舊式教育而發,大概沒有大的出入。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風氣,正是舊中國舊式教育的一個象征。
(劉祥安)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朱湘《爆竹》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