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
張耒(1054~1114),字文潛,號柯山,祖籍楚州淮陰(今屬江蘇)。熙寧六年(1073)中進士,先后擔任過秘書省正字、起居舍人等職。張耒以詩名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著有《張右史文集》。
秋蕊香
【原文】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 ① 。朱欄倚遍黃昏后,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于酒,著人 ② 瘦。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注釋】
①金獸:銅香爐,鑄成獸形。
②著人:使人。
【譯文】
細風從疏簾縫隙中穿入室內,獸形的金色香爐中飄起縷縷煙霧。美人倚遍朱欄,從黃昏到深夜,仍然情思難舍,凝視著回廊上如白晝的月光。
離愁別緒濃于烈酒,使人為之憔悴。別情不如墻東的柳樹,春風一吹,柳色青翠依舊。
【鑒賞】
這首代言體的作品是詞人離開許州后,因懷念當地歌伎劉淑奴而作,抒寫了濃濃的相思之情。
上片寫景,寓情于景。開始兩句以動襯靜,寫風從疏簾縫隙間透進來,吹動了金獸爐中的一線香煙,可見居室主人心中的孤寂和百無聊賴。“朱欄”兩句,點明主題: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看到空房中爐煙裊裊而想起了自己遠方的愛人,他們分居兩地,讓人倍感傷懷。在這種情景之下,她走出房門,倚欄眺望,癡癡地幻想情人能立刻歸來,但是倚遍欄桿,直到皓月初升,也沒有見到情人的影子。這兩句從時間上切入,通過所描寫景物的變化,暗示女主人公懷遠念歸的心緒。
下片抒情,以景襯情,設喻巧妙。離味和酒味,兩者相比,離味還要更勝一籌,這就把無形的愁緒化作有形,使人似乎可感可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隨后又通過新柳與別恨的對比寫人不如柳,柳色年年春回如舊,但別恨卻無窮無盡。“著人瘦”筆勢遒勁,是全詞的點睛之筆,讓人在看到思人憔悴的容顏后,暗思消瘦的原因,意味深長。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寫景,自然流暢,清新脫俗;寫情快言直進,一唱三嘆,哀婉纏綿,是婉約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張耒《風流子·木葉亭皋》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