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樓·醉中有索四時歌者為賦①
【題解】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是時作者四十八歲,正謫居在上饒。可能在某一次宴會上,有人請他以“四時”作賦,他于是乘醉而寫下這闋詞。此詞表面上寫要以詩酒花月打發生活,度過余生,實際是抒發自己徒有報國熱忱而無有請纓之處的郁悶,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愛國情懷,以及無比巨大的悲憤之情。
【原文】
長安道,投老倦游歸②。七十古來稀③。藕花雨濕前湖夜,桂枝風澹小山時④。怎消除?須殢酒⑤,更吟詩。
也莫向、竹邊孤負雪⑥。也莫向、柳邊孤負月。閑過了,總成癡。種花事業無人問,惜花情緒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鳥歸遲⑦。
【注釋】
①最高樓:詞牌名。南宋后作者較多,一般都以《稼軒長短句》為準。此種詞體勢輕松流美,漸開元人散曲先河。②投老:告老;也指垂老,臨老。③七十古來稀:活到七十歲高齡的人自古以來就很稀少。指能夠得享高壽不易。稀:稀少。④澹(dàn):本意是指水波搖動的樣子;也指恬靜、安然的樣子。⑤殢(tì)酒:沉湎于酒中;醉酒。李玉《賀新郎·春情》:“簾外殘紅春已透,鎮無聊、殢酒厭厭病。”
殢:沉溺,沉湎;困倦。⑥孤負:同“辜負”。違背;對不住。⑦云出早,鳥歸遲:云朵早早地出來;鳥兒遲遲地歸還。語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譯文】
從長安古道告老還鄉,就像經歷了一場疲倦的游歷歸來。有道是,能活到七十歲高齡的人自古以來就很稀少,還是好好珍惜吧,與其做個閑職,不如歸來。夏天,可以觀賞靜謐的湖水中盛開的藕荷,看它被前一夜的雨水打濕,反而更加嬌艷欲滴。秋天,可以看桂花搖曳在淡淡的風里,恬靜安然地立在小山丘之上。若問我該怎么打發這樣的時光呢?那就是一定要沉醉于酒中,再加上愉快地作賦吟詩。
冬天來臨時,也不要辜負了竹林邊那飄飛的白雪。春天來臨,也不要辜負了那柳邊的月兒。過度閑適的人,最終總會成癡。種花之事無人問津,而與花兒相對時,那種憐惜花兒的情緒,只有老天知曉。令人好笑的是,那山中:云朵早早就出來了,而飛鳥卻遲遲才肯歸巢。
上一篇:辛棄疾《最高樓·吾衰矣》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