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題解】
這詞寫于淳熙十五年(1188)。辛棄疾二十三歲即起兵抗金,南歸以后也是多有建樹,但因為他剛正不阿,敢于抨擊邪惡勢力,因此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而被誣以種種罪名,并削除了官職。他自以為很像漢時名將李廣的遭遇。此詞就是借李廣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申訴自己無端落職、賦閑家居的不平,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廢的悲憤心情,表達了對當權派傾軋忠良的憤恨,同時表明自己雖然遭受誣蔑打擊,但依然壯志不衰的愛國情懷。
【原文】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①,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②。恨灞陵醉尉③,匆匆未識,桃李無言④。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⑤。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⑥。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⑦,譚笑過殘年。漢開邊⑧、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⑨。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⑩。
【注釋】
①晁楚老、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生平不詳。②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馬鞍。這里指灞陵尉呵斥著不讓李廣連夜通行,他只好卸下馬鞍,屈辱之中停宿在灞陵長亭之下。③灞陵醉尉(bà líng zuì wèi):霸陵:即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漢文帝葬于此,故為漢文帝陵名。醉尉:典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這段大概意思是:有一天夜間他帶一名騎從出去,與人在鄉下飲酒,回來走到霸陵驛亭想通過城關,可此時霸陵尉喝醉了,便呵斥著禁止李廣通行。李廣的騎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里通行,何況是前任的呢!”便讓李廣住在亭下。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④桃李無言:引用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比喻為人真誠,嚴于律己,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典出于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略云:“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⑤裂石響驚弦:引用李廣射石虎的典故。⑥歲晚田園:指李廣屢立戰功卻沒有被封侯,晚年閑居田園。⑦“誰向桑麻杜曲”以下四句:引據杜甫《曲江》三章:“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⑧開邊:指西漢時開疆拓土向外擴張。⑨健者:古指有雄才大略的人。《后漢書·袁紹傳》:“天下健者,豈惟董公。”⑩輕寒:微寒;微微寒意。
【譯文】
夜晚十分,讀過《李廣傳》之后,思緒萬千,好久不能入睡。因為思念好友晁楚老和楊民瞻二人,于是我們相約一同搬到這山村里居住,并且戲用漢將李廣之事,賦詞一闋以此寄給他們。
過去漢代的飛將軍李廣被罷官退居期間,曾有一次帶一名隨從,騎馬出城到田間與友人一起飲酒,直到深夜才回來。來到灞陵城關時,醉酒后的灞陵尉呵斥著不讓李廣連夜通行,他只好卸下馬鞍,屈辱之中停宿在灞陵長亭之下。恨只恨失官之后總是難免受人侵辱,而那灞陵尉一定懊悔不該喝醉了酒以后,出言呵斥侮辱李廣將軍,以致于后來招致殺身之禍。又或許匆匆忙忙之中,灞陵尉不認識李廣將軍,但李廣勇冠三軍聞名天下,有道是,桃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因為樹上結滿了果實,樹下自然形成蹊徑。想當年,李將軍到南山射獵,一人一匹馬一如橫掃千軍,倉促間誤把草叢里的石頭當成了老虎,突然一箭射出,隨著弓弦發出了驚人的響聲,箭鏃射裂了石頭。然而如此勇猛的英雄,卻落魄到沒有受到封侯的命運,甚至到了晚年,退居山村,過著耕田種地的田園生活。
是誰斷定此生艱難便去杜曲之地種麻耕田,寧愿短衣匹馬追隨李廣的足跡,移居終南山邊?看往昔風流人物,慷慨激昂、坦蕩灑脫,我也要像杜甫一樣,穿上輕便的短衣,騎上一匹駿馬,回歸田園,像李廣那樣退居南山射虎,談笑之間快樂地度過余生。漢代自從開疆擴土,為保衛邊疆而戰以來,有多少人在這萬里疆土之上建功立業。可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才的時刻,像李廣將軍這樣有雄才大略而且有奇功偉跡的人,最終也被罷職閑居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此刻,紗窗外,斜風細雨落寞無聲,送來一陣陣微微寒意。
上一篇:辛棄疾《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蘭陵王·恨之極》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