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1] 。
可憐今夕月 [2] ,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 [3]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 [4] ?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 [5] ,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 [6] ,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7]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注釋】
[1]《天問》體:屈原作《天問》的形式,即對“天”連續發問的形式。[2]可憐:可愛,可惜。[3]汗漫:廣闊無邊,渺茫難知。[4]飛鏡:指月亮。[5]謂:此為傳說之意。[6]蝦蟆:蛤蟆。傳說月中有蟾蜍,即蛤蟆一類的動物。[7]玉兔:傳說中月宮里有白兔。
【賞析】
今晚的月亮如此可愛,它悠悠轉動,不知要去往何處。是另有人間嗎?為什么那邊才看到月光的影蹤呢?還是它原本就在天外,渺茫難知,是那浩浩長風,才給人間送來了中秋。月亮無根,誰人能夠將它系住呢?那月中的嫦娥不嫁人是要等著誰呢?傳說要到海底去才能問明白這諸多未知,而那海底卻又十分恍惚縹緲,令人發愁。害怕那海中大鯨的縱橫翻騰,會把那月宮的瓊臺樓閣給撞破。那月中的蟾蜍固然可以游水,但是那月中的玉兔又如何會懂得沉浮呢?如果說一切都平安無事的話,為什么那月亮慢慢變成了彎鉤模樣了呢?
上一篇: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①》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