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21歲率領二千多人起義抗金,后投奔耿京農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為官期間,發展生產,訓練軍隊,表現出非凡的軍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當權者忌恨。罷職后閑居上饒近二十年。晚年朝廷情勢危急又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辭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是南宋偉大愛國詞人。辛詞中深入反映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表現了積極主張抗金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愛國熱忱,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作品以豪放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開拓了詞的疆域,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成為南宋詞壇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是南宋愛國詞中的領袖一代。《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多首,是唐宋詞作家中存詞最多的一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ǎo)?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bdo)蓮蓬。
【題解】《清平樂》,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后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均用過此調。
【注釋】1.茅檐:指茅屋。2.吳音:江西上饒古時是吳國領土,所以這一帶方言為吳音。3.相媚好:互相說喜愛要好的話。4.媼:老婦的敬稱。5.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6.織:編織。7.無賴:頑皮的意思。
【串譯】用茅草蓋的屋子房檐低矮,門前溪流岸邊長滿青草。不知是誰家的兩位白發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相互對話取悅,語調柔媚親昵。大兒子在河東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我最喜歡的頑皮小兒子臥在河邊剝著蓮蓬玩耍。
【賞讀提示】作者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但仍不忘收復中原的大業。他多么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過上像《村居》中這戶農家一樣和睦安寧的生活,多么希望自己能重新披掛上陣、收復失地啊!然而等待他的依然是無奈,無奈之下只能將滿腔熱情寄情于山水田園之間了。辛棄疾晚年隱居江西信州期間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詩詞,這首詞就是當時寫的。此詞全然不同于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完全就是一幅農村素描,寫得清新活潑,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動情景,使人仿佛身臨其境,簡直就是一張溫馨和諧、安定祥和的鄉村生活動態畫卷:低小茅屋下,一對農家老翁老嫗吳語軟媚,閑話家常,三兒傍溪鋤豆田、織雞籠、剝蓮蓬……五組鏡頭表現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一般的田園之作皆以“隱逸”為旨歸,高則高矣,未免不覺可親,而此詞則貼近農家日常生活,溫馨可愛,描寫刻畫生動傳神、清新自然,又能捕捉細節,可見其靈魂之淳樸真率、襟懷之爽朗開闊。
誦讀此詞,用聲用情皆須樸實,以“描寫”的感覺自然道出鄉村生活之恬然情趣。五組鏡頭如同一幅卷軸上的五幅小景,逐一將農家小院溫馨恬適、安定祥和的動態畫卷展現。但要注意其組裝起來的整體性。
【斷句頓挫建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推薦名句】1.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上一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