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溫庭筠 (約812—866),字飛卿。太原(今屬山西)人。晚唐著名詩人、詞人,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
◆ 贈少年 ◆
溫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賞析
注釋:1、淮陰市:淮陰的集市。此處用韓信的典故,韓信早年曾在淮陰集市上受胯下之辱,后助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功勛。
題目中的“少年”,其實指少年俠士。漢魏以來,詩歌中出現了諸如“少年行”“結客少年行”之類的標題,內容都是對俠的描寫與贊頌。唐人也喜歡寫俠客,如王維《少年行》贊美少年俠士殺敵報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李白《結客少年場行》描寫俠客的快意恩仇:“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唐詩中的俠的形象,更多是詩人的文學想象,這種想象既有戰國秦漢時候的真實的俠的記載作為基礎,又有詩人自己的主觀發揮。
溫庭筠這首詩雖名為“贈少年”,但看來更多是抒寫自己心中的情緒。在一個冷風蕭蕭、落葉紛紛的秋天,詩人與少年俠士邂逅于羈旅途中。兩人俱是落拓江湖,萍水相逢,一見如故,把酒痛飲。喝酒的地點在“淮陰”,這里就是韓信年輕時屢遭困辱的地方,但他在后來的楚漢戰爭中大展身手,建立了蓋世的功業。想到韓信,眼前的這些不如意算得了什么呢?詩人和少年豪情漸生,此時明月照高樓,在這明朗的夜晚,兩人高歌而別,各奔前程。
溫庭筠才華極高,但一生仕途不得意。這首詩寫“少年”,他著重表現的是俠的豪氣,表現在流落江湖的困頓中仍然睥睨豪邁,未嘗不與他自己胸中塊壘有關。
上一篇:解讀《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寫作背景、作者情感、詩詞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