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客話
北京之西,西山之麓,長安寺與靈光寺之間,有陂陀隙地,業房地產者辟為山莊,即名為“八大處山莊”。地點選得極好。八大處近在咫尺,舉步可以登山,有山居之清趣,無攀援之辛勞。又離市區不遠,交通甚便。山莊建筑皆依山借景,藏屋于樹。原有古樹,怪石,悉皆綠爾。屋皆外樸內華,曲折有致。坐臥其中,有浮生半日之樂,得淡泊寧靜之懷。春宜花,夏宜風,秋宜月,冬宜雪。四時佳興,可與人同。其間亦有高敞廳堂,便交際,便洽談,便開筵宴客。北京人口日密,華屋如林,求一可建別墅之地已無多矣?!鞍舜筇幧角f”甚難得,有意卜居者幸勿失之交臂。輯此圖冊,備訊覽焉。
命車入市,瞬目可至;
安步徐行,亦是樂事。
北京的地勢西高東低。西面是山,東南是一馬平川的“北京小平原”。“西山”本是泛指北京西面所有的山。《日下舊聞》引清高宗乾隆語云:“西山峰嶺屋疊,不可殫名,因居西城右輔,故以‘西山’概焉?!钡拔魃桨舜筇帯钡奈魃絼t專指翠微、平坡、盧師三山。
八大處分布在三山之間。八剎非一時所建,但錯落有致,好像有一個什么人事前作過一番統一規劃似的。八大處的好處是景隨步移,山隨路轉,八剎各有特色,絕不雷同。
西山峰巒重疊,但不甚高峻,到八大處作一日游,可以朝發夕歸。但是爬一天山,總有點累。如果在八大處山莊住著,今天逛一兩處,明天逛一兩處,從從容容,瀟瀟灑灑,回到住處,點煙一支,沏茶一盞,真是神仙過的日子。
金瓦紅墻紫禁城,五朝宮闕尚崢嶸。
萬方樂奏千條柳,麗日和風唱太平。
九城櫛比列華屋,處處書香與畫軸。
卜宅西山山下住,清談不覺漸離俗。
西山分三山八處十二景,山山秀美,物物迷人,帝氣瑞祥,加上氣候宜人,冬暖夏涼,與京城相距不遠,最宜建行宮。六處香界寺在八剎中為最大。這是明清兩代帝王登山野游休息的地方,所以殿宇宏大精整。乾隆年間在這里修建了避暑行宮,丹漆彩畫,更加華麗。
皇帝離開“大內”到行宮里來住,干什么呢?無非是參悟佛理,修養精神。除了學佛、讀書,還要習騎射,還會鼓搗一些小玩意,比如養蟈蟈。西山出產的蟈蟈,個兒大,皮色黑,聲音宏亮,是有名的“鐵皮蟈蟈”。大雪紛飛之際,把蟈蟈取出來,聽聽蟈蟈叫,也是個“樂兒”。
山上二十七別墅,都是歷代名人尋幽而建,現在還可覓到袁氏(袁世凱)、馮氏(馮國璋)等的別墅遺址。昔時有“西山三百寺”,與山隈青靄相間,猶如佛國樂土。現存八大處,盡是明清兩朝帝敕而建,各代皇帝都愛到此游樂參禪,樂而不疲,整個西山猶如一座巨大的御花園。八大處山莊正緣此帝氣龍象而起。
八大處花木繁盛,長安寺后有山,曰虎頭山。山前有一片杏樹,約有千株。一千棵杏樹,都開了花,那可是很壯觀了。遠望一片淺紅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
香界寺大雄寶殿前面有挲羅樹兩株。挲羅樹中國很少,老百姓說月亮里的影子就是挲羅樹影。弄樓一側有一棵玉蘭。八大處只此一棵,據說是明代所植,高與樓齊,開花時瓣如玉片,蕊似黃鵝,一樹光明。靈光寺花木最盛,有一棵很高的紫薇。這棵樹有“感覺”,用指甲撓它的樹干,樹的全身、枝、花就會微微顫動。八大處牡丹、芍藥很多,幾乎處處皆有。
京西水好。水從太行山下來,到北京,落差五十米,于是潛入地面,為地下水?;蛴袝r涌出地面,為噴泉,為湖泊,最后匯入永定河。
西山八大處五處龍泉庵有一泉,清洌甘美。昔有自署“銬月老人”者作《甜水歌》:“……誰鑿石罅泄髓涎,涓涓汩汩流清泉。……汲來烹茶香且洌,調羹炊黍味彌鮮。”
其實西山之水,本系一脈,“八大處山莊”前后左右之水,甚清洌甘美?!盎蛟骑嬛钊藟?,揆之于理或有焉。”
到了秋天,可看紅葉。紅葉不是楓樹,是黃櫨。黃櫨到秋天,樹葉就會轉為紅色。北京人看紅葉是秋游盛事,可以說是傾城出動。原來看紅葉是在香山,近年西山大力種植黃櫨,西山遂成為看紅葉的第二去處。陳毅將軍詩云:“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奔t葉深淺層疊,如火如荼,作為攝影的背景,照北京人的話說:“沒治了!”
冬日遇上大雪,八大處遍山銀裝素裹,更顯佛教圣境。八大處是佛教圣地。最能吸引亞洲佛教徒的,是二處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塔。據聞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后留下兩枚佛牙,一顆傳至錫蘭,一顆輾轉流傳至燕京,由大遼建招仙塔供養。各國佛教徒來此膜拜者甚多。
結廬在人境。
性本愛丘山。
往來十丈紅塵里,
難得浮生半日閑。
八大處山莊的設計意念卓絕,展現了皇家園林的神髓奇趣。中國皇家園林的營造,注重因山理水,借景點景,達到景園互補,與自然合一的境界,順應帝王的博大胸襟。故八大處山莊的設計均以自然和諧為要。別墅依山而起,循勢而上,高差十幾米,錯落有致,令人賞心悅目。而且隱屋于樹,在二點三公頃的山地上興建二十五棟別墅,容積率僅百分之三點八,每幢建筑面積二百三十至四百一十平方米不等。每戶更有三百五十至五百平方米的私家花園不一,參天古木,嶙嶙怪石,悉皆留存。別墅的高度都在三層以下,與八大處勝跡相映成趣,其他任何市區內別墅無法相比。別墅外墻飾以雅致的灰色、白色,雖無宮闕雕梁繁美,但與青山綠樹相生相融,內里品格益顯高貴,并可隨業主喜好任選裝修風格,另有一番與眾不同的豪華感覺,尤勝帝王行宮。
西山多隱士,絕世遺名,只求執守真我。在八大處山莊怡居或小憩,做一個閑人,晨起拾級登山,暮看夕鳥投林,春花秋月,興衰榮辱,存乎一心,然則“清冷之狀與目謀,營營之聲與身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淡泊寧靜,心止如泓,非但拋卻都市繁囂陸離,更能忘象見性,儼然小隱于野。或可遙想昔日帝王在此宴樂游獵、修身養性、覽經閱史、領悟治國大策的情景,體驗帝王生活三味,也是難得之樂。閑有隙時,不妨更深入山中,以當年盧師面壁的情懷,參禪證果,以隨心、隨喜、隨緣的態度,傾聽生命的真諦,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皇家生活是極端奢侈的。拿吃來說,溥儀一家六口人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雞鴨。溥儀的還算少的,慈禧一個人要一百多樣。這些菜肴只是顯排場,擺樣子的,太后、皇上是不吃的,他們各有膳房,另做愛吃的菜。慈禧就愛吃李蓮英做的燴鴨條。
清室帝后都愛聽戲。宮里有幾處戲臺。最大的是頤和園的暢音閣,臺有三層。宮里有專門培養演員和排戲的地方,叫做“升平署”。演員都是由聰明俊秀的小太監里選拔的。原來唱的是昆山腔、弋陽腔,后來逐漸改為皮黃。有時也把外面的名角傳到宮里去“當差”,叫做“外學”,譚鑫培、楊小樓都到宮里唱過戲。唱好了,慈禧就降旨“賞”,唱不好就要“傳桿子”——用竹竿打屁股。
皇室中有不少自己會唱戲的,稱為“票友”。紅豆館主(溥侗)就是一代名票。不但“文武昆亂不擋”,除了武生、花臉,還能唱青衣。不少京劇名角都向他請教過。
北京有很多旗人(滿族)。旗人不治生業,不種地,不會手藝,不作買賣,只是按時去領皇糧,叫做“鐵桿莊稼”。他們的本事就是玩,玩得非常講究、非常精致。架鷹,玩鳥。各種鳥,有聽叫的,有觀賞的,有打彈的,包括玩鳥籠、鳥食罐。玩鼻煙壺,瓷的、瑪瑙的、“內畫”料器。鼻煙壺只是把玩,并不真的裝鼻煙。一只名貴的煙壺一裝鼻煙就毀了。玩蛐蛐的,玩蟈蟈的……
蟈蟈養在葫蘆里,隨時在懷里揣著。
匏器(葫蘆)作為玩意擺設大概是清代以后的事。在葫蘆長成之前外面套了木刻的模子,讓葫蘆依著模子長,可以長成方的、四棱的、八角的樣子。葫蘆外殼有各種圖案,也都是在模上摳出來,讓它照樣長,不是用刀刻的。
上一篇:汪曾祺《西南聯大中文系》
下一篇:汪曾祺《認識到的和沒有認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