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雙竹湛師房
其二
暮鼓晨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1]。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2]雨打窗。
【注釋】
[1]:燈。“”原作“缸”。
[2]蕭蕭:雨聲;亦可理解為寂靜的環境的表現。
【譯文】
報時的鐘鼓自在那里擊撞,閉門獨臥對著將熄的燈光。白灰一撥又亮起通紅之火,躺床上靜聽冷雨打著寒窗。
【解析】
這首詩蘇軾寫于熙寧六年(1073)冬。這首詩其一為:“我本江湖一釣舟,意嫌高屋冷颼颼。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這首詩可以理解為應僧湛師之請而作,亦可理解為夜宿湛師房,而后題詩(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三即謂此二詩為“宿馀杭寺贈僧”作)。今作后者解讀。這首詩突出一個“清”字,表現的是一種清景。和尚暮鼓晨鐘,日復一日,習以為常,與其他人無關,顯得清,心境清,環境清。一個人關起門來,一個人倚靠著枕頭,面對著欲熄滅而尚未熄滅的殘燈,顯得清,心境清,環境清。現在是冬天,屋內有爐火,撥開白色的灰,里面還有一團通紅的火塊,說明火爐已經燃燒了很久了,夜已經很深了,就更加覺清冷。于是,躺了下來,雨蕭蕭地下著(也許是現在下,也許早已下),更清。全篇語句清新通脫,準確地表現了這種難得的清景,也表現了蘇軾十分超脫、寧靜的情懷,值得細細咀嚼。錢鍾書在他的《宋詩選注》中選了這首詩,其用意或者在這里。
上一篇:蘇軾《陌(mò)上花并引》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書韓干《牧馬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