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題解】
本篇選自《東坡樂府》卷二。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眉峰碧”等。雙調,仄韻。此詞作于元豐三年蘇軾初謫黃州時。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1)。誰見幽人獨往來(2),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
(1)漏斷:漏壺里的水滴盡了。指深夜。漏,古時用水計時之器。(2)幽人:隱居之人。指下句的“孤鴻”。
【導讀】
詞用比興手法,借孤鴻自喻,正足以表達詞人“幽約怨絆不能自言之情”。
上片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
下片承接上文,說這個孤鴻驚恐不安,心懷幽恨,卻不肯棲息,只得歸宿荒冷的沙洲。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心情與處境的寫照。以孤鴻自況,“揀盡寒枝不肯棲”句,尤見出作者不愿曲意改志,與世俗合流的貞潔姿態。黃庭堅《山谷題跋》曰:“東坡道人在黃州作,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是?”
上一篇:《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賞析
下一篇:《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