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春光好》
東城漸覺春光好,鄃皺波紋迎客棹①。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②。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釋
①鄃(hú)皺:有皺紋的紗。此處形容微微起波的春水。
②“肯愛”句:謂豈能為吝惜金錢而放棄這歡笑的瞬間呢??希蹩?。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詞。“東城漸覺春光好,鄃皺波紋迎客棹。”春風從東邊吹來,春光似乎也是從東邊開始燦爛。湖面在東風的吹拂下泛著像皺紗一樣細細的波紋,歡迎著來觀賞春光的游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兩句對得很工整。以“綠”和“紅”兩個燦爛的顏色字開頭,突出一種春光明媚的感覺。上句寫初春的早晨一片輕煙薄霧籠罩在嫩黃淺碧的楊柳樹梢的景象,下句寫紅杏開滿枝頭的春意盎然的景象。這句是宋祁的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稱:“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里的境界,指的就是寫出了春天的生意盎然、生機勃勃。“鬧”字此前一般是用作“喧鬧”之意,多是以聲音來凸顯喧鬧,但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花開是沒有聲音的,如何“鬧”呢?所以在形象的表達背后,其實有了內涵的某些轉換,是用“鬧”來形容春意的旺盛、濃郁,也可稱得上是遺貌取神了。假如直接說“紅杏枝頭春意濃”,就不僅僅是不押韻的問題,這種表達是了無新意、索然無味的。因為一個“鬧”字,因為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從此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真可謂是一字而千古流芳了。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這兩句是詩中常見的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的文人思想的體現。“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最后一句出自李商隱詩《寫意》:“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斷正長吟。人間路有潼江險,天外山惟玉壘深。日向花間留晚照,云從城上結層陰。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與李商隱的“日向花間留晚照”僅一字之差,將“日”換成“斜陽”,放到了前一句,但是這一換很恰當。“斜陽”是比“日”更加“詞意”的一個語辭。李商隱的這首詩并無與詞的相通之處,而宋祁的改造,相對來說就有了一些詞的柔婉之意。但是這首詞總的來看,體現的是“詩客曲子詞”的特色,是寫士大夫的春光易逝、浮生恨短、須及時行樂的思想。不管是語辭造境,還是《玉樓春》這個詞牌七言八句的形式,還是從其主題思想來看,都不難看出有一些詩詞相通之處,以至于這首詞常常被人誤會為是一首詩。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玉樓春》表達什么?《玉樓春》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