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二首
【題解】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于天寶四載(公元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公元757年,李白因永王李璘受到牽連,被長流夜郎,后途中遇赦放還。杜甫這時流寓秦州,地方僻遠,不知李白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憂恩成夢,醒來便寫下這兩首詩。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夜,又連續出現類似的夢境,表達了對友人吉兇難測的憂慮;而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兩篇貫穿相連,互相照應,體現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原文】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①。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②。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③。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④?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⑤。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⑥。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⑦。
【注釋】
①吞聲:極端悲慟,哭不出聲來。惻惻:悲傷,悲痛。
②瘴癘(zhàng lì):疾疫,一種潮濕,炎熱地區的流行病,古代稱江南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③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這是杜甫常用的越過一層、從對方寫起、連帶雙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長相思念而入我夢,則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雙方之相知相憶又自然道出。
④“君今”二句:既已身陷法網,系入獄流放,怎么會這樣來往自由呢?羅網:捕鳥的工具,這里指法網。羽翼:翅膀。
⑤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獄中或道路。
⑥楓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楓林。關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關塞。李白的魂來魂往都是在夜間,所以說“青”“黑”。
⑦這句指李白的處境險惡,恐遭不測。祝愿和告誡李白要多加小心。
【譯文】
死別的那種極度悲傷痛苦,往往使人悲慟得泣不成聲,而生離的深切悲傷,常常使人痛不欲生。傳說江南是疾疫肆虐之地,被流放的老朋友至今杳無音訊。
老朋友終于來到夢中和我相見了,你定是知道我每天都在苦苦把你思念。你現在被貶謫流放,已是身不由己,怎么還能像扇動羽翼自由地飛翔呢?我夢里的該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遠,萬事都難以預料,真不知你是否安好。
靈魂飛來時要飛越南方蔥蘢的楓林,回去時要越過昏黑兇險的秦關要塞。
夢醒時分,清冷的月光灑滿了屋梁,迷離中我仿佛看到了你憔悴的容顏。老朋友啊,江海之中水深浪闊波濤洶涌,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要跌落水中遭遇蛟龍襲擊撕咬。
【原文】
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①。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②。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③。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④。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⑤。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⑥。
【注釋】
①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②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③“出門”二句: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若負:好像辜負了。
④冠蓋:此指代達官貴人。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斯人:此人,指李白。
⑤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指無道無所不在而又公平。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反累:反而受拖累。
⑥“千秋”二句: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譯文】
天空中的浮云每天都是飄來飄去,行蹤不定,遠去的游子你啊,卻久久不見歸來。夜晚我時常難以入睡,睡夢中一連三夜都夢見與你相會,兩情之親切足見你對我有著深情厚意。
離別時,你一反平常的灑脫鎮定,略顯得局促不安和那么多的不舍離去,你滿臉愁苦地訴說來路艱險,我們再次相見是多么不容易。你說江湖上行走總是陰晴不定,風浪險惡,總是要擔心行船被巨浪掀翻而墜落水中。
臨出門前,你不無自嘲地搔著滿頭的白發,悔恨辜負了自己生平的凌云壯志。華車麗服,達官顯貴塞滿京城,可你卻空有蓋世才華,只落得如此孤獨無助,容顏憔悴。
誰說天網寬疏公道,然而卻對你如此過于嚴酷,你滿懷救國志,卻在遲暮之年無辜受牽累。朋友?。‖F在你雖然人生孤寂,悲苦無依,但你的美名終將流傳千秋萬代。
上一篇:杜甫《暮歸》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梅雨》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