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風壓輕云貼水飛)
【原文】
風壓輕云貼水飛[1],乍晴池館燕爭泥[2]。沈郎多病不勝衣[3]。沙上未聞鴻雁信[4],竹間時聽鷓鴣啼[5]。此情唯有落花知[6]。
【題解】
關于此詞的作者,有五種說法。一說是李后主作,見《草堂詩余》。二說是晏殊作,見《珠玉詞》。三說是蘇東坡作,見《東坡樂府》。四說是李景作,見《花草粹編》。五說是李璟作,見《全唐詩》。
從詞意看,這首詞的主人公是位女子?!吧蚶伞笔墙璺Q自己的丈夫,他身體病弱,出門在外讓人擔心?!吧成衔绰匄櫻阈拧?,是埋怨丈夫那么長時間還沒有一點音信。“此情唯有落花知”,既明確地表達自己的心意,又點明寫作時間是在落花時節。
【注釋】
[1]風壓輕云貼水飛:壓,約束,形容微風引帶著薄云緩緩移動的樣子。貼水飛,云貼近水面漂浮。
[2]乍晴池館燕爭泥:乍晴,剛晴。燕爭泥,燕子爭著銜泥筑窩。這句也寫的是春天特有的景色,天氣放晴了,燕子在水邊館舍爭著銜泥筑窩,一派繁忙的景象。
[3]沈郎多病不勝衣:沈郎,沈約。據《梁書·沈約傳》中記載,沈約致書好友徐勉:“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意思是說他老病腰瘦。后人遂以沈郎、沈腰喻指人的消瘦。這句當是以沈郎代指情郎,是詞中女主人公的口氣,她擔心春寒時節,情郎會因此愁病,體弱承受不住衣服。
[4]沙上未聞鴻雁信:這句寫自己每天遙望沙灘,希望能看見鴻雁的身影,讓它捎來情郎的書信,可是每次都讓人失望。
[5]竹間時聽鷓鴣啼:鷓鴣是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描寫對象,它的叫聲往往與愁情別恨聯結在一起。因為它的叫聲很像“行不得也哥哥”,讓人牽腸掛肚。這句是借鷓鴣聲寫愁情。
[6]此情唯有落花知:末句表明自己很孤苦,想念情郎的心思連情郎都不知,更不用說別人了。只有將此情付與落花,讓它知曉,因為它的境況與我相同。
【譯文】
微風輕輕地吹著白云,云朵貼近水面漂浮著,天氣初晴,燕子在水邊館舍爭著銜泥筑窩。她擔心春寒時節情郎會因此生病消瘦,承受不住衣服。沙灘上一直沒有看到鴻雁帶來書信,竹林里時時能聽到鷓鴣鳥的叫聲。想念情郎的心思只有落花知道。
【賞析】
這是一首思婦念夫的詞?!帮L壓輕云貼水飛”,是無聲的動態;“乍晴池館燕爭泥”,是有聲的動態;“沙上未聞鴻雁信”,是想聽的聲音卻聽不到;“竹間時聽鷓鴣啼”,是不想聽的聲音卻聽到了。這四句無聲與有聲相對,有心聽與無心聽相錯,可見作者構思時煞費苦心,使整首詞起伏不平、錯落有致。
上一篇:李煜《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浣溪紗(轉燭飄蓬一夢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