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
往事是什么?往事就是春花秋月,一年一年地在產(chǎn)生與消逝間流轉(zhuǎn),只要人還在,往事的輪回就會一如既往地持續(xù)下去,就會如同春花秋月一年年地交替出現(xiàn),那么“何時了”的發(fā)問也就有對于仍將持續(xù)下去的生命的一種心灰意冷。
春花秋月的往事其實不僅包含著美好的回憶,悲傷的故事也在年年重復間大量存在著,但只要它們成為過往,那就變成了自我生命的痕跡,既是最珍貴的留戀,同時也永遠不會退場,事過境遷后總會拿起反復咀嚼。
當然,最普泛意義上的春花秋月流轉(zhuǎn)還是時間的流逝,國家在春花秋月間滅亡,往事在春花秋月間消散,斯人在春花秋月間衰老,只剩下曾經(jīng)的舊物還在舊地默默地停留,守著同一輪明月,借著春風將惆悵從故都金陵吹到了西邊的北宋京城開封,此刻自己被囚禁的地方。
亡國之恨也好、莫及追悔也好、傷春憔悴也好,都沒有必要將這里的愁緒限定在具體的哪一種,明月下交匯碰撞沖蕩著無窮的人生愁恨,像一江春水那樣不停向東流去。其實,以水喻愁并不是罕見的表達,李白就有“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但李白的詩句總是說破水與愁的類比點,愁如東流水一般長,情比桃花潭還要深,這其實也就如限定愁緒一樣限制了詞情,李煜則不管不顧地只給一個春水東流的畫面,詞人的愁緒與讀者的情感都在這滾滾的動態(tài)中生成而激蕩,時間、愁緒與流水的所有共同點都能在其間呈現(xiàn),反而更有動人心魄的力量。這便是王國維《人間詞話》引周濟所說的“后主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上一篇:《望江梅》表達什么?《望江梅》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一斛珠》表達什么?《一斛珠》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