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劉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澹,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無寐,滿村社鼓。
【賞析】
人生的悲劇莫過于遭逢承平到亂離的時代突變。如果這段亂離恰是歷史的重演,則又平添幾分憂傷。更可悲的是,那段歷史又距今不遠,還沒有撫平當初的創傷,便又再痛一次。
劉辰翁當然不會在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才讀到李清照的那首名篇《永遇樂》,但確實在那一年,才能真切懂得易安詞中的心情。因為自己此情此景,實在與李清照的敘說太接近了。
李清照說,杭州城里的百姓不知道中原淪喪的苦痛,依然在元宵節里自在賞燈。劉辰翁發現,如今的情況就是這樣。西湖還是那樣秀美,湖邊的宮殿依然佇立,城中的百姓還是在元宵之夜愉快地攜手賞燈?;蛟S劉辰翁能夠理解江南人不懂南渡北人的痛苦,但他卻無法理解為何經歷了亡國災難的臨安百姓,也不是那么傷感,還在過著幸福自在的小日子。
于是他才會覺得更加痛苦,因為無人分享自己的亡國痛楚,只能找百年前的李清照尋求共鳴了。而當一個人只能從古人那里找到慰藉的時候,他是得有多么絕望。
上一篇:劉辰翁《摸魚兒·酒邊留同年徐云屋》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柳梢青·春感》表達什么?《柳梢青·春感》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