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浮舟望蜀江①
【題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春,李白終因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獲罪,流放夜郎。759年,詩人在長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白帝城,遇赦得釋,于是乘舟東下,行至荊門時作此詩。
這首五言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不論從藝術構思的畫面感,還是從詩歌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結構上看,詩人巧妙地運用表現自然美的各種因素,把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動感鮮明的藝術效果。意境上,具備了情景交融,在大好春光的描繪中,烘托出詩人遇赦東歸的喜悅心情,塑造了迥遠奔放、明麗雄渾的意境,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不愧是一篇傳世佳作。
【原文】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②?
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③。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④。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⑤,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⑥,揚帆海月生⑦。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⑧。
【注釋】
①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蜀江:指今四川省境內的長江。
②“春水”二句:月峽,即四川巴縣的明月峽。望安極:怎么能望到盡頭呢?
③“正是桃花流”二句: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開時上漲的江水。錦江:岷江流經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稱“府內河”。
④“逶迤”二句:逶迤,曲折連綿的樣子。巴山:大巴山。搖曳:緩慢地飄蕩。楚云:荊門古時屬楚國,故稱荊門一帶的云為楚云。兩句意為:曲折綿延的巴山至此完全消失,荊門上空云彩在緩慢地飄動。
⑤卻已轉:指小船繼續前進,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卻:退。
⑥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浦:水濱。煙夕:云煙彌漫的傍晚。
⑦海月:這里指江月。
⑧“江陵”二句:江陵燈火遙遙在望,應該到渚宮城了。遙火:遠處的燈火。渚宮:春秋時楚成王所建別宮,在今湖北江陵縣。
【譯文】
早春三月,洶涌的江水經過月峽滾滾而來,我在荊州的江面上放舟前行,遠望江水,浩浩茫茫,又怎么能望到盡頭呢?
江面上正是桃花汛期,翻涌的江水就像故鄉的錦江一樣,春色盎然。
一望無際的江水明亮碧綠,浩浩蕩蕩地與天際平整相連。守護江水那座曲折綿延的巴山,船行到這里已經完全消失。不過喜人的是,荊門上空的云彩已經悠然自得地緩緩飄游而來。
陽光下,閃亮的江水映照著沙灘白沙如雪,聚集而來的雁群在那里嬉戲棲息。楊柳花絮隨風飄舞,飛出山谷覓食的黃鶯快樂地自由飛翔。迷人的沙洲隨著游船的移動慢慢向后退去,而我們的小船已轉過彎道繼續前行。展現眼前的是繁茂的綠樹,熱情地張開了懷抱迎向我們。
放眼四面瞭望,江浦上水汽氤氳,好一個云煙彌漫的傍晚!揚起的船帆與江面上空的明月輝映相生,和諧共鳴。
抬眼望去,看到江陵城墻上的燈火,就知道應該快到渚宮城了。
上一篇:李白《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