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題解】天寶十四載(755),作者從秋浦(安徽貴池)前往涇縣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作者已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希望一睹詩仙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呢?后來汪倫得知作者將要到安徽游歷,便寫信相邀。作者接到信立刻高興趕來。汪倫留作者住了幾天,作者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在這里作者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奇談闊論,往往歡娛達旦。因此,對主人不禁產生相見恨晚的情懷。作者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后,還與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其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令作者十分感動,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注釋】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3.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串譯】李白坐上小船剛要啟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也比不過汪倫送別我的一片真情。
【賞讀提示】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首先描繪作者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一位普通村民對作者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自己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誦讀這首詩應于質樸平實之中顯出情真意切、樸質深厚的情感。咬字應扎實些,行腔切勿華麗。前兩句敘事,后兩句議論。議論以敘事生,敘事是議論之緣由,兩者之間關系轉換得要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推薦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上一篇:《李白·行路難》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