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原文】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①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①欲斷魂:指心里憂郁愁苦,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譯文】
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飛,路上的旅人因不能回家掃墓傷感不已。他向人問詢哪兒有客棧可以喝點酒,避避雨,牧童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鑒賞】
根據(jù)《江南通志》記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杜湖、東南湖附近的杏花村飲酒。詩中的行人、酒家、牧童和杏花村,加上山道彎彎、春雨飄灑,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煙雨圖”。這首詩寫出了清明時節(jié)典型的天氣特征,抒發(fā)了離鄉(xiāng)在外之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jié)想要借酒澆愁的心情,其中有凄苦,也有希望。
清明時節(jié)的江南地區(qū)天氣變化很大,時而春光明媚,時而煙雨蒙蒙。第一句緊扣詩題,點明了此時的天氣特征。接著用“斷魂”二字,傳神地寫出了行路人凄迷憂傷的心情。清明有結(jié)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本該家人團聚。然而,詩中的“行人”卻獨處異鄉(xiāng),孤身趕路,心中倍感孤寂、凄涼,偏偏又趕上這蒙蒙細雨,更增添了一種莫名的惆悵和煩擾。
那么,該怎樣排遣這滿懷的惆悵呢?行人想:在附近找個酒家喝點酒吧,澆一澆心中的愁緒;同時也能歇歇腳,解解寒,避避雨。于是,他上前問路。至于問誰,沒有點明。末句中“牧童”二字補充說明了上句中行人發(fā)問的對象。牧童用行動代替語言來回答,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杏花深處有一個酒家隱約可見。詩到此處戛然而止,興味深長。至于行人如何聞訊而喜,如何借酒消愁,都留著讀者去想象。
上一篇:杜牧《秋夕》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杜牧《寄揚州韓綽》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