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
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晚號歸來子,祖籍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中進士,先后擔任過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著作佐郎等職。崇寧二年(1103)罷官歸隱。晁補之少年得志,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詞多寫羈宦生活與田園景物,頗有蘇軾遺風。有《雞肋集》,詞集《晁氏琴趣外篇》。
憶少年·別歷下 ①
【原文】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畫 ② 園林溪紺碧 ③ ,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
【注釋】
①歷下:今山東歷城縣,當年詞人曾在這里為官。
②罨畫:色彩駁雜的畫,形容園林色彩紛呈。
③紺碧:深藍色。
【譯文】
路邊是無數的官柳,水上是不諳人情的畫船,船中坐著漂泊無依的行客。南山還知道送我遠行,高高的城墻卻把人阻隔。
園林五彩繽紛,溪水清澈,即便重來這美景也會成陳跡。劉郎的鬢發都這樣變白,更何況是嬌嫩的桃花顏色。
【鑒賞】
這首詞作于哲宗紹圣二年(1095)初,是詞人謫貶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別歷下時的抒懷之作。
上片寫離別的情景。起首三句細筆輕描,強調離人的凄涼落寞,“無”字三用,更增悲情。“南山”兩句,點出題旨。“南山尚相送”,但無奈“高城”使“人隔”,悲切之情,令人斷腸,有情之物與無情之人對比鮮明,更顯離愁之深。
下片抒發人生感慨。“罨畫”句寫歷城風光秀美,使人留戀。“算重來”二句,是詞人對人事變遷的預想,滿含哀嘆。“劉郎”句出自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把感慨推向極致,極言離別的愁苦、蒙冤的怨恨。個中孤單落寞,感人肺腑,令人讀之不禁泣下。
這首詞麗而不艷,清雅深婉,情意纏綿,韻味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晁補之《水龍吟·次歆林圣予《惜春》》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