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行
【題解】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死后,少帝劉辯即位。大將軍何進秘密召董卓帶兵進京,想要誅殺宦官。不料,事情敗露,何進反被宦官張讓殺害。張讓挾持少帝劉辯及陳留王劉協出走,后來少帝被董卓迎還。沒多久,董卓廢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劉協便是歷史上的獻帝。
之后,各地紛紛起兵討伐董卓,董卓燒毀洛陽,讓獻帝、百官及百姓遷往長安。曹操對此有感而發,寫下了《薤露》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悲憤之情。
【原文】
惟漢廿二世①,所任誠不良②。沐猴而冠帶③,知小而謀強④。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⑤,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⑥,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⑦,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⑧。(《樂府詩集》卷二十七)
【注釋】
①惟漢廿二世:廿二:二十二,此句意為從漢高祖劉邦到漢靈帝劉宏,一共有二十二世。
②所任:指的是漢靈帝任用的大將軍何進。
③沐猴而冠帶:獼猴穿著官服戴著官帽,喻小人得志。
④知小而謀強:指何進沒有什么智慧,卻又總想干出一番大事業。知,通“智”。
⑤白虹為貫日:在古人看來,白虹貫日為兇兆,會有危害君主、朝廷的大事發生。
⑥賊臣:指董卓。
⑦播越:長途遷徙。
⑧微子為哀傷:商紂的庶兄。武王滅商之后,封微子于宋國。有一次,微子途徑朝歌,見殷商宮早已經成為一片廢墟,頓時有感而發,寫出《麥秀之歌》,表達自己的哀傷。
【精要簡介】
清代沈德潛說:“借古樂府寫時事,始于曹公”。《薤露行》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相和曲》,原是古時的挽歌。本篇是曹操借樂府古題描述時事,算是一大創舉,也對樂府文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有人把曹操的這類作品稱為“詩史”,意思是說,它既有詩的形式,又能夠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事件,通過敘事手法來抒發作者的情感。這首詩并沒有太多的細節描述,而是從大處著眼,用精煉的文字高度概括了數年的動亂,如曹操寫何進,只用“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四句便寫出了何進的無能,語言凝練而又不乏動人力量;再如“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四句,便交代出董卓之亂的經過,頗有畫面感。
由此可見,曹操對全局的把握和描述都比較精準、細致,這也是漢詩的魅力之處。
上一篇: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謝襲費亭侯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