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謂教
此話的意思是說,能夠教導我們去圓滿自己的一身之性的這種團體,我們就稱為“教”。教這個字,你可以套上任何團體的名稱,好比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教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名詞,因為宣揚真道的團體,可以立起各種不同的名稱,但它們組成的目的,都是要以引導人們去照見純真的本性為主軸,才不失去這一個宗教團體成立的本質。
簡單地說,教的目的是什么呢?都是為了修道,也就是為了圓滿自己的本性。任何一個宗教團體不能離開修道這個最重要的宗旨,一離開了本性的造化,即使再怎么師出名門,教育推行得再多,古人一概都稱它為“外道”了!
所以修道不能離開率性,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造化本質,能夠引導人們去照見一身的本性,啟開本性中足以成佛的造化,這種團體稱為“教”。一旦離開了這個宗旨,雖然掛的是宗教的招牌,有著非常大的道場,做的也都是有益大家的善事,但在古人的眼中,那只是個行善團體而已,卻失去了“見性”的主軸教育了。
因為“教”不僅僅只是一個行善做環保的團體而已,行善的團體叫行善團,與推行“本性”的教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但人們卻以為“教”就僅僅只是一個行善的團體,所以常有很多人行善了一輩子,卻不知道什么是照見我的自性,一直以為行善就是照見自性了,這實在是莫大的誤解。
《易經》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是說,在修行的路途上,提倡一個大家比較容易聽得懂的德行,來引導大家繼起向上,這個東西便是“善”;而能夠讓你達到究竟成功的目標,卻只有“性”這個字而已!也就是說善字與性字,是有很大差別的!善字是暫時的手段,而性字才能指引你走向究竟的道路。
所以任何教派,它們說法的語言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方式可以不同,但它們都不能離開一個共同的主軸,這個主軸就是道、就是性,這一點是永遠不能離開的!一離開了這個主軸,古人就譏為“外道”了。
外道是離了性道的人。現在的人常用外道這個名詞來將別的宗教區隔在外,而忘了檢驗自己的修持有沒有離開性道已經越來越遠,這叫本末倒置。
道是宇宙的定律,定律就是永遠不變的規則,它難道會因為哪一種宗教的提倡而有所改變嗎?就好像水的性質,不論在世界各地,它永遠都是往下流的,不論在哪一個名人面前,它還是依然故我的往大海流去的。既然道不因某教的提倡而改變規則,而道又只有一個,佛性也只有一個,那么各教圣人的論述主軸會有所不同嗎?當然不會,而且是完全一致的。任何宗教的論述,都不能離開天性給你的這個“天命之性”的。
人類為同一類,既然我們已經被歸類為同一類,當然表示我們的“性”是完全一樣的。各教圣人講一個完全一樣的性,講到最后竟會變成完全不同嗎?不會的,他們的文字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但所指的都是同一個究竟的事實。
就好像同一種類的蘋果,它們有著完全相同的性,因此它們結出來的蘋果就會具有相同的樣子,它們的樹形、樹葉也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任何看過這個事實的人來寫它們的樣子,盡管文字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相同,但內行人一看就知道他們在講完全相同的東西。
所以每一種宗教的內在本質,應當一樣,還是不一樣?它們應當是完全一致的!因為它們都在談一個完全相同的本性。但是現在宗教這么多的紛爭,彼此間有這么多的毀謗,為的是讓我所崇拜的宗教變成獨一無二的,變成是最高最好的,這實在是偏見,而非創教圣人的本意。
真理不局限在國界,不局限在宗教,因為它是全人類共同的規則。人性也不局限在老人,不局限在年輕人,不局限在男,不局限在女,因為人性是全人類完全一致的規則。而我們卻因為一個完全相同的真理、完全相同的本性,而起了這么多的分別與爭執,這些修行人的迷昧真是比凡夫還要深呀!
修持這個完全一樣的天賦本質的團體稱為“教”,不論你賦予它什么團體名稱,它都必須有著完全相同的內涵。這個內涵就是完全一致的“天命之謂性”!因此每種宗教若不偏離這個主軸,那么它的內涵必定是完全一致的,是完全互通的。但世上卻也有著為數不少的知名道場,打著古圣人的宗教旗號,教導的卻都是一些與啟開內在本性造化無關的事,全是一些外在的事,甚至不惜用貶低其他宗教的手段,來提升自己的獨特性,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性是與生俱來的造化本質,好比蘋果樹之所以能造化出蘋果的那個本質在哪里呢?就在整棵蘋果樹里,而不是在皮的外面,是在分分秒秒的造化里面,而不是某個特殊的片刻。
若是蘋果樹有知的話,它要找它的性,它要往皮的里面去體會,還是到外面去尋找呢?當然是在自己的表皮里面才能找得到的。那么我們人類的本性在哪里呢?當然也在我們的皮膚里面,在整個生命的內部分分秒秒地造化著。也就是說要體驗自己的本性,你要從我們內在去觀照,還是一定要到印度或喜瑪拉雅山上去才能找得到呢?性是與生俱來的,這一切的答案,當然都只在自己的皮膚里面,而非在外。因此《道德經》才會說出:“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這樣的話。
一個致力于宣揚內在心性本質的團體,要不要立個名稱呢?當然是必要的,沒有名稱終究是會淪為一盤散沙的!然而一立起了教名,人們便又開始賣弄起崇拜熱忱來,不斷地吹噓自己宗派的殊勝,不斷地貶低他教,不斷在自己的佛像前狂拜,以便得到什么特殊的好處來!然而這些行為都足以制造出無盡的宗教隔閡,這實在是一個宗教家不應有的狹隘胸襟。遙想三教未立以前的古人,他們見了面不必比較宗派的高低,他們只需討論什么是人性不變的真理,這是何等幸福的世代呀!
因此在這兒我要呼吁所有在宗派里修行的人士,請放下唯我獨尊的宗派歧見吧!此刻您所需要的,是檢驗自身的修為是否源于內在本自具有的本性,是否不假任何外在人為造作或祈求,是否“不以色見我、不以音聲求我”,是否“離一切相”、是否“如實觀照”、是否遠離“術流動靜”的迷惑,是否遠離“怪力亂神”的邪見……,而不是以站在五十步的姿態,卻要去笑百步的無知!
有了以上三綱領的認識,再讀下面的文章才能讀出味道來。下面這段文章是接著說明,天給的性到底是什么東西?還有天給我的性為什么我還要修?要怎么修?修行的主軸是什么?……等等的問題。我們接著看下文:
上一篇:何謂黃庭
下一篇:八、養氣,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