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讓斷送江山
金滅遼后,即準備攻宋。1125年3月,金兵突然兵分兩路南下:西路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率領,由西京(今山西大同)攻太原,遭到宋軍頑強抵抗后,遂改為長期圍困太原。東路軍由南京路都統完顏宗望率領,由南京(今河北蘆龍)攻燕山府(今北京),宋將投降,金軍直撲東京(今開封)。宋徽宗趙佶見形勢危急,忙傳位于太子趙桓(即欽宗)。金東路軍迫近黃河北部,占領浚州(今河南浚縣)。徽宗、欽宗欲棄城西走,經兵部侍郎李鋼勸阻才留在東京。李鋼率全城軍民積極備戰。正月初七,金六路軍6萬兵臨東京城下,欽宗遣軍夜襲金營失利,遂向金人乞和。金迫使欽宗接受屈辱的議和條件后,撤軍北歸。1126年秋,金太宗再度發兵兩路大舉南下。東路軍仍由完顏宗望率領。奪取雄州、廣信。完顏宗望為便于與西路軍取得聯系,又能孤立中山、真定之宋軍,遂于8月中旬向西攻占井陘,再于10月5日回師向東奪下中山(今河北定縣)、真定(今河北正定),接著揮戈南下,沿路攻克趙州、大名、開德(今河南濮陽)、臨河(濮陽西、冀魯兩省交界處)等重鎮,10月13日渡過黃河,24日兵臨北宋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城下。
西路軍完顏宗翰,至9月3日太原終于攻破。10月10日率兵向東占領平定,與東路軍會合后,再撥轉馬頭向東,侵汾州,占沁州,陷德隆,入汜水關,飲馬黃河。然后在開封城北與東路軍會師,形成對開封的包圍,并分兵占領潼關,企圖阻滯北宋陜西勤王的軍隊。
北宋朝廷內,以宋欽宗趙桓為首的主和投降派再度得勢,他們毫不顧及金兵可能再度南侵的威脅,解除種師道的實際兵權。在金兵第二次大舉南侵的局面下,他們仍只顧一味向金人求和,不思抗金,尤其是太原、真定失陷后,更唯恐觸怒金人而妨礙和議,下令制止各路大軍入援,因此宋軍多被金各個擊破。而金人則一面假意允諾北宋議和要求,一面攻略自如,得以兩路金兵勝利會師,包圍開封。
守衛開封的士兵及包括僧道在內的各階層人民,英勇地進行了衛城斗爭。然而北宋統治者不相信人民的抗金力量,卻迷信于神法的保佑。閏11月25日,金兵乘大風雪攻城,結果宋神法不靈,神兵隊潰散,金兵涌入城門,開封淪陷。欽宗慟哭。然而開封軍民聚眾愿與金兵巷戰決死,金人則詐稱議和退兵,欽宗即禁止軍民抗爭,遣使乞和,欽宗出降。1127年初宗望與宗翰奉金太宗之命,立宋朝投降派的頭目張邦昌作傀儡皇帝,國號楚,并擄去徽、欽二帝及宋皇室3000余人,取盡宋朝的全部財產,北宋滅亡。
退讓斷送江山。這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北宋欽宗的軟弱無能,一再以退讓及割地乞和為金軍退兵的條件,致使金軍假作許和,實際上繼續攻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北宋因此而滅亡。
上一篇:退包責任田的農民
下一篇:通俗文學的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