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空
返回途中,經過山門,師父突然叫我站住。
在“無為寺”的匾額下,師父指著山門兩邊的對聯讓我念。
“無我無人無眾生者皆以無為法,如露如電如夢幻影應作如是觀。”一字一句,我認真地念。
“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愿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舍諸有,止想無求。經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
“師父講得真好!”
“這是《四行觀》里說的。”師父淡淡一笑。
穿過山門,站在彌勒殿前,師父又指著兩邊的對聯讓我念。
“塵世即剎那在塵離塵總教一塵不染,法輪常轉運說法非法畢竟萬法皆空。”這句雖然念得有些磕巴,但我卻若有所悟。
“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這也不是師父我說的,是《破相論》里面的話。無為寺最想說的話都在這些對聯上,但很少有人會認真看它們,想它們。世人眼里,這些對聯只不過是殿堂外的裝飾。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在佛像前磕完頭,許完愿,然后走馬觀花地四處逛逛,拍拍照片,便匆匆離去。稀里糊涂地上山,又稀里糊涂地下山。”
“師父,這無為寺,為何叫無為寺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觀音菩薩在這靈鷲山上說法時,留下了四句偈語——有為無為,有岸無岸,身居龍淵,心達彼岸。因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這是皇帝出家的寺院,皇帝在世間做的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法是生滅法,是不能千秋萬世的。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出家時就寫過一首偈語,其中有四句是‘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有比皇帝更高的境界便是出家,有比有為更高的境界就是無為,所以就叫‘無為寺’。”
“師父,上午問您問題,您為啥只說‘喝茶’呢?”
“茶與禪,一物一心,有相無相,不即不離。空靈喜悅,禪趣昂然。你來問禪,不讓你喝茶,不讓你自己悟,你不白來了嗎?世間人喜歡不停地問別人問題,卻很少問自己的心。向別人問出來的東西都是假的,只有自己心里的東西才是真的。送你一句話——但將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上一篇:《一切有情》大地清涼
下一篇:《一切都是無常》大地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