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森納生平簡介,阿維森納歷史評價,阿維森納怎么死的?
阿維森納(Avicenna,980—1037),中世紀阿拉伯帝國偉大的醫學家、哲學家,同時是天文學家、自然科學家和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當時曾被人譽為:“醫師之王”、“哲人之王”、“科學的鼻祖”、“名詩人”和“亞里士多德第二”。他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
阿維森納是他的拉丁語名,歐洲人的書刊中多通用此名。他的阿拉伯語全名是:阿布·阿里·阿爾—胡塞因·伊本·阿伯達拉·伊本·西納,簡稱為:伊本·西納。
公元980年(回歷371年),阿維森納出生在中亞細亞的布哈拉城附近阿夫沙那鎮。阿維森納生活于中亞政治動亂的時期。公元874年,中亞阿姆河與西姆河中間,河中地區的總督伊思邁爾,建立了以布哈拉城為首都的薩曼王朝(874—999)。這個王朝名義上仍隸屬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但帝國哈里發徒具虛名,實際上帝國版圖內原屬伊朗、中亞各地區在十世紀時已逐漸擺脫了阿拉伯的控制。薩曼王朝盛世時期的版圖是:南自印度河上游、北達咸海;東自阿姆河與錫爾河上游,西至里海,是阿拉伯帝國屬下中亞最大的國家。繼薩曼王朝之后是馬穆德·迦色尼朝。這個地區本來就是世界文化發達早,基礎好的地區,后來又受阿拉伯本土文化的影響較大。首都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地處歐亞交通的要沖,經濟和文化更為繁榮燦爛。阿維森納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環境下出生并成長起來的。
阿維森納出身于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父親是一個受過相當教育的地方稅吏,篤信伊斯蘭教,熱心于研究和討論神學。阿維森納五歲時(985),全家遷居到布哈拉城內。他的父親給他請了一位有名的家庭教師,教他各種基礎知識。阿維森納自幼聰穎好學,毅力頑強。他在十歲時便能背誦《古蘭經》以及一些阿拉伯的和波斯的文學名著,因而受到父母的喜愛和老師的贊許。阿維森納在家庭教師的指教或啟發下,還系統地學習了哲學、伊斯蘭法律學、教義學、語言學、數學、天文、地理、化學、音樂、動植物學和醫學。其中醫學主要是個人自學的,而且興趣最大。他講道:“醫學并不像數學和哲學那樣難懂。我一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進步非常迅速。”他讀書時善思考,求深入理解。他在筆記中寫道:“我讀書遇到問題,就翻自己的筆記,深思默想,直到弄通為止。”
阿維森納十六歲時便執業行醫。他一邊學理論,一邊從事實踐。他治愈了許多疑難病癥,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布哈拉的蘇丹孟蘇爾身患重病,經阿維森納治療,恢復健康,阿維森納也因此成了蘇丹的御醫。蘇丹特準他可以到琳瑯滿目的王室圖書館中自由參閱各種珍貴資料和手抄本,廣泛吸收前人的成就。阿維森納利用這種只有少數博學之士才能享受的優厚待遇,博覽群書,繼承了歐、亞兩洲著名學者的成果,為自己的科學創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可惜不久,王室圖書館發生大火,許多珍本付之一炬。隨著薩曼王朝的衰亡和國內的政治動亂,阿維森納也不得不開始他的輾轉各地的流亡生活。
公元1001年,二十一歲的阿維森納,因為不愿為迦色尼新蘇丹服務而遭到通緝,他被迫離開了布哈拉。他到花刺子模避難時,受到一位愛好學術的大臣的熱情款待。他在那里安下身來,住了幾年,并且經常同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共同研討學問。阿維森納開始編寫哲學和醫學方面的著作,他的一部以《治療之書》為名的哲學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就是這時期完成的。
迦色尼朝的統治者馬穆德實行的是集權高壓政策,肆意鏟除異己,屠殺對暴政不滿的人。阿維森納自感曾是過去薩曼王朝的御醫,恐遭迫害,在1011年他離開花刺子模。幾經周折,才在里海邊的戈爾丹地方居住下來,仍以行醫為業。在這里,阿維森納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醫典》,這本書他在青年時期就著手進行了。不久以后,他遷居哈馬丹,又醫治好當地的一位病勢垂危的國君,被國君任命為大臣。但是,阿維森納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正直、坦率、不懂官場上的投機鉆營,不善于搞宮廷內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把戲。由于他對御林軍中的外國雇傭兵甚為厭惡,因此遭到朝臣們的不滿和排擠,御林軍也伺機報復他。有一天,一群御林軍闖進了這位博學大臣的官邸大肆劫掠,他幸虧從后門逃出,免遭殺身之禍。以后,因他已無權勢又是全國名醫,才僥幸未被公開殺害。1020年,國君馬穆德逝世,其嗣子之間發生了爭權內訌。新國君即位后,阿維森納隱居治學,埋頭著述。而新的宰相大臣卻以阿維森納同另一王子伊斯法罕國君阿拉·道萊有“秘密聯系”為名,將阿維森納逮捕,把他關押在法爾德甘城堡獄中。阿維森納這位杰出的科學家并未因此而停下手中的筆,他在獄中寫了許多文學作品和又一本醫學著作《心臟病論》。四個月后,阿拉·道萊發兵攻占了哈馬丹城,把阿維森納從獄中救出,幫他全家遷往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城靠近加夫哈納湖,地處德里蘭與設拉子之間的交通的中心,經濟、文化均很發達。國君阿拉·道萊任命阿維森納為國君的隨侍太醫和文學、科學顧問。阿維森納在伊斯法罕度過了他一生最安定、卓有成就的十多年。在國君阿拉·道萊的支持和贊助下,阿維森納寫出了關于阿拉伯語言、數學、音樂、特別是天文學和醫藥等許多方面的專著。他設立了醫院,修建了一座天文臺。國王每星期都召集博學之士,在阿維森納的領導下討論各種科學問題。阿維森納用自制的觀天儀觀察星辰,糾正了古代歷法中一些計算不精確的部分。
阿維森納是一位性格十分爽朗,瀟灑樂觀的人,他同群眾,尤其是青年科學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喜歡同他們討論問題,幫助和指導青年從事科學研究。由于時代的限制,阿維森納依然保持著信仰真主安拉的宗教觀念。但他同他的前輩們不同,不常用萬源歸宗,宗在真主的那種說法來解釋事物。例如,他描述人的手,并不是用長篇大論去感頌創世主的智慧,而是把手上的骨骼、肌肉和神經加以精確的解說。阿維森納對當時盛行的煉丹術和星相學很反對,他反對噴火茹刃的妖僧,也反對迷信符箓。
阿維森納本人是有神秘主義思想的,這在他的那首著名的詠鴿詩中,曾概括地表現出來。在這首詩里,鴿子象征著靈魂,她從天上降臨人間,為失去神通而悲傷:
“羞怯純潔的鴿子從天頂降臨人間,無論是誰,即
使目光再銳利,也瞧她不見,
雖然并沒有面紗把她遮掩……
當她想到失去的天國,
她不禁淚下潸然;
大漠旋風吹散劫后的斷瓦殘灰,
鴿子象憑吊的人們,在你心頭哽咽,
因為她陷在羅網,
不再能回到廣漠崇高的蒼穹,
那四季常春的綠原……”
阿維森納由于長年過的是動亂生活,在科學事業上多年過度的辛勤,積勞成疾,雖然本人是位回春妙手,醫術高超的專家,救活過無數病人,但卻無法恢復自己的健康。病魔纏身時,阿維森納仍不停下手中的筆。1037年6月,塞爾柱·突厥人攻占花刺子模,阿維森納在隨軍出征途中,因急腹癥自醫無效而逝世,終年五十七歲。阿維森納葬于哈馬丹城。他的磚砌墳墓迄今依然留存下來,受到各國人們的憑吊瞻仰。
阿維森納終生不懈地進行科研和著述,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他留給后人的著作,共達九十九種之多。其中以醫學著作最為突出,其次是哲學著作。阿維森納的有些著作是用詩的形式寫出的。遺憾的是:阿維森納的有關數學、天文學等著作已散失無遺;哲學著作也大部分失傳,僅存留一些片斷。他的最有價值的記有多年實踐經驗的《臨床筆記》也不幸失落了。迄今保存下來的主要是《醫典》這部不朽的醫學百科全書。
《醫典》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約一百萬字,共分五卷。每卷又分為若干章節。第一卷為總論,講的是:醫學定義、一般方法及基本學說;第二卷為本草,有關藥物學的論述;第三卷是:關于病理學;第四卷是論述各種發熱病,天花麻疹等流行病及外科等病狀;第五卷是配方及治療法。這部《醫典》,直接吸收和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而且也吸收了當時中國、印度等國醫藥學的成就,匯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的醫學成果,充分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
阿維森納通過他的巨著《醫典》,不僅總結了臨床的豐富經驗,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醫學理論體系。阿維森納首創性地把人的疾病分為:腦科、內科、神經科、胸科、婦科,并分門別類地對各種疾病的原因、病狀和療法加以敘述。
阿維森納發展了解剖學,他是有史以來對眼部肌肉組織的構造作出正確判斷的第一個人。他在病理診斷學方面有許多驚人的發現。對腦膜炎、中風、胃潰瘍等病因、癥狀有過科學的分析。特別是他提出了鼠疫、肺結核、麻疹、天花等病是由肉眼看不見的病原體造成的。他認為:致病的物質是通過土壤和水傳播的。這是一種早期的微生物致病的觀點。
在臨床診斷方面,阿維森納十分重視切脈、檢驗糞尿等科學的方法。他系統地列出了四十八種脈象,其中有三十五種同我國晉代太醫令王叔和所著的《脈經》相吻合。說明我國醫藥學的成果,到這時早已傳入阿拉伯地區。此外,中國醫學中診治糖尿病的方法,在阿維森納的《醫典》中也有類似的記敘。《醫典》中還首次闡明了肺結核的傳染性和糖尿病者尿含有尿糖成分。他斷言有“腦瘤”疾病的存在,他發明過用類似“冰袋”的器具來退熱。
在外科手術方面,阿維森納列舉了膀胱結石的摘除術,氣管切開和外傷、瘡癤等治療方法。他發明了對患者皮下注射的方法,并應用過在施行手術時,用毒麥草汁做麻醉劑。在藥物學方面,阿維森納也有他的新貢獻。他是把汞蒸汽用來治病的第一個人,而且也了解到預防汞中毒的現象。《醫典》中列舉的藥物達六百七十種之多。他研究出將水過濾或煮沸的蒸餾法以及酒精制造法等。在衛生保健方面,《醫典》中科學地敘述了空氣和水的不潔,提出了不同年齡的人的食宿條件以及疾病患者注意加強營養的重要性。還指出,熱水浴、冷水浴、日光浴以及體操與戶外活動等是有利于保健衛生的措施。
阿維森納的《醫典》問世后,受到歷代醫學界的稱頌。在世界各地被奉為醫學經典。十二世紀時,西班牙人首先將其譯成拉丁文,繼而猶太人又對它加以注釋。十五世紀隨著印刷術在歐洲的傳播,《醫典》更被歐洲和中亞各國廣為印行。意大利的薩勒諾大學、法國的蒙貝里埃大學以及德國的萊比錫大學的醫學教育都把《醫典》做為基本教材,這種情形一直繼續到十七世紀末。
阿維森納在哲學上也有重要成就,他用阿拉伯文寫成的《治療之書》,全書共十八卷。他寫書的目的是想用哲學理性來“治療”人們的心靈。這部書曾被譽為“中世紀哲學的最高典范”。
阿維森納的哲學思想是二元論。他一方面承認真主的存在、靈魂的非物質性和靈魂不死;另一方面又主張物質的永恒性和不可創造性。阿維森納認為:“世界是由真主‘流溢’而產生的,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作為世界起因的真主是永恒的,那么作為真主作用結果的世界也是永恒的。”阿維森納接近于亞里士多德的思想體系,又發展了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因素。他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是由物質組成的,沒有脫離物質的抽象的物體形式,形式是包含在物質本身之中的。
阿維森納信奉“雙重真理”說。他承認伊斯蘭教的信仰,但又主張一切科學知識應以理性成就為基礎,要從實踐經驗中去獲得。他說:宗教是神學的研究對象,而物質世界則是哲學研究的對象,二者互不干擾。
阿維森納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他政治上屢受挫折。因他摒棄了可蘭經關于死者復生的信條,限制了神的作用,反對當時流行的占星術的謬誤,堅持不把科學從屬神學,所以伊斯蘭教的反動僧侶也視他為眼中釘。但他不畏艱險,不怕迫害,不屈不撓,終于做出不朽貢獻。阿維森納的寶貴的科學遺產,是有世界歷史意義的。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48.html
上一篇:阿布希里生平簡介,阿布希里歷史評價,阿布希里怎么死的?
下一篇:阿道爾夫二世生平簡介,阿道爾夫二世歷史評價,阿道爾夫二世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