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
三國時期的著名謀略家。字公達,出身士族。曹操的重要謀士。少時聰穎,才智過人,曾機智地揭露了一個欲為祖父守墓的故吏張權的殺人兇犯身份。曾被少帝劉辯拜為黃門侍郎,190年暗殺董卓末遂而身陷囹圄。建安元年(196)經荀彧舉薦為曹操的軍師,提出緩軍以待、誘降張繡的謀略,未被采納。在曹操被張繡、劉表前后夾擊,十分危急的情勢下,“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反敗為勝。建安三年(198)獻計“水淹下坯城,急攻擒呂布”,消滅了這個勁敵。建安五年(200)以聲東擊西之計,斬袁紹的大將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又釜底抽薪,火燒袁軍軍糧輜重,收撫降將張命、高覽。并把握時機,利用袁紹死后的內亂,一鼓作氣剿平袁譚、袁尚。魏國初建,被任命為尚書令。建安十五年(214)在從征孫權的途中善終而死。
荀攸謀戰,不是孤立地看待敵我雙方,而是對有關的各方政治勢力、軍事集團的歷史和現狀及其相互關系,作出全面而精確的分析;他善用聲東擊西之計,水攻火攻并用,分散敵人兵力,各個擊破;他能夠促使、擴大和利用敵人的內亂以取勝;他大智巧若愚,在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和安身立命、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都深有智謀。使其在極端專制的上下級關系和極殘酷的政治傾軋中,防危固寵,確保個人安全,立于不敗之地;他以“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的形象,表現得謙卑、文弱、愚頓、怯懦,不露鋒芒,不爭高下,不矜勛勞,把才能智慧,功勞盡量掩藏起來,靠這種裝愚賣傻,深自謙退的謀略,使他與曹操相處二十年,配合默契,關系融洽,深受寵信,并博得謙謙君子,完美賢人的美譽,這是荀攸以智謀防身處世所取得的成功。
上一篇:荀彧
下一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