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第二次鴉片戰爭亦稱英法聯軍之役。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但是,對于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仍舊不滿足,于是便蓄意加緊侵犯中國主權,進行進一步的經濟掠奪。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為: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拒絕了這個要求,雖經交涉但沒有結果。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沒有同意。于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義者利用“亞羅號事件”制造戰爭借口。事實上“亞羅號”是一艘中國船,為走私方便曾在香港英國當局注冊,但是早已經過期了。廣東水師于10月8日在“亞羅號”上逮捕了幾名海盜和涉嫌水手。著玩群是中國內政,跟英國是沒有絲毫關系的。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在英國駐華公使、香港總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兩廣總督葉名琛,宣稱“亞羅號”乃英國的船,并且捏造說中國士兵曾侮辱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把被捕的人送回去,賠禮道歉。葉名琛的態度非常強硬,他據理力爭,堅持不賠償道歉,只答應把逮捕的人放掉。10月23日,英軍行動了,三天內連占虎門口內各炮臺。27日,英艦炮轟廣州城,其后,英軍于29日攻入廣州城內,搶掠廣州督署后退了出來。12月,洋行夷館被毀,一艘從廣州開往香港的英國郵船遭劫。1857年1月,英軍焚燒了洋行附近的數千家民宅,之后由于兵力不足,退出珠江內河等待援軍。
1858年,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英法艦隊對大沽口發動襲擊。大沽炮臺失陷,英法聯軍直逼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佳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同年,俄國以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瑗琿條約》.
1859年6月,英、法、美以進京換約被清政府拒絕為理由,炮擊大沽。提督史榮椿率守軍奮起還擊,擊沉擊傷了10艘敵艦,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史榮椿最終戰死。1860年8月,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9月,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北京通州八里交戰,戰事失利,咸豐帝攜皇后、懿貴妃等逃往承德。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聯軍發現清軍將英法使節團多人虐待至死,于是便決定報復,讓中國皇室以后不對英國及法國心存蔑視。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持續進行了近50天的搶掠燒殺,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1月,沙俄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賠償了巨額賠款,喪失了大片領土的主權。
上一篇:第一個殉職的記者-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紹興師爺名滿天下-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