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什么要何遷都沈陽
努爾哈赤攻占了沈陽之后,決定把都城遷到沈陽。
努爾哈赤為什么要離開蘇子河畔,先是遷都遼陽,然后遷都沈陽?
努爾哈赤攻占遼陽之后,召集諸貝勒開會(huì),他問大家:“天既眷我,授以遼陽,今將移居此城耶?抑仍還我國耶?”意思就是問大家,我們是遷都遼陽,還是會(huì)蘇子河畔?
諸位貝勒和大臣都要求回到蘇子河畔,可努爾哈赤卻說:“國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還師,則遼陽一城,敵且復(fù)至,據(jù)而固守,周遭百姓,必將逃匿山谷,不復(fù)為我有矣。舍已得之疆土而還,后必復(fù)煩征討,非計(jì)之得也。且此地,乃明及朝鮮、蒙古接壤要害之區(qū),天既與我,即宜居之”。意思就是說,“國家的重心,在于土地和人民,如果現(xiàn)在還師蘇子河畔,遼陽就會(huì)被敵人重新占領(lǐng),而百姓就要遭殃了,不得不逃到山谷里,以免被敵人殘害。所以如果我們走了,將來肯定還要再次征討遼陽。再說,遼陽是明朝、朝鮮和蒙古接壤的要害,既然老天爺送給了我,我就要遷都到這里”。
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后,很快便發(fā)現(xiàn),遼陽城大而殘破,易攻難守。城內(nèi)漢民群情激奮,誓死反抗,一天之內(nèi),便有22人往井里投毒,還常常有人襲擊滿族官民。
遼陽東有朝鮮,西有蒙古,讓努爾哈赤腹背受敵,坐臥不安。
最后,努爾哈赤在遼陽城外八里處建造新城,后稱東京城,天命七年1622年四月,努爾哈赤遷都至東京城。
三年以后,天命十年,即1625年的三月,努爾哈赤提議遷都沈陽。
這一次,努爾哈赤又力排眾議,堅(jiān)持沈陽地形好、地勢好,北可征蒙古,南可征朝鮮,左右臨水,山近獸多,是風(fēng)水寶地。最后,努爾哈赤遷都沈陽,沈陽便成為后金新的都城。
上一篇:力主“滿語騎射”-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努爾哈赤為什么要強(qiáng)制“剃發(fā)”-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