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
1652年(順治九年),已經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的俄國人東入黑龍江,在烏扎拉村于與寧古塔駐防軍交戰。這是發生在中俄之間的第一場戰斗。1657年,沙俄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間外交、軍事沖突便接連不斷。1685年,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亂以后,派軍前往雅克薩。5月22日,將軍彭春從璦琿起兵五千人,于5月25日攻入雅克薩。可是等到清軍撤軍之后,俄軍便又卷土重來了。1686年,清軍再次攻打雅克薩并圍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全權代表陸軍大將費耀多羅·戈洛文伯爵和清政府全權代表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國舅佟國綱在尼布楚(現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定《尼布楚條約》(俄方稱涅爾琴斯克條約).這是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清政府跟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份條約。條款如下:
一、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于中國,嶺北屬于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于北岸;
二、雅克薩地方屬于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三、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納,并應械系遣還。
四、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五、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六、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條約有滿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本,以拉丁文為準,并勒石立碑。此條約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兩國邊界,但沒有確定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地區的歸屬。
1693年,俄國派使節前來覲見,要求通商,由于俄國使節行三跪九叩禮,康熙帝很高興,特別準許俄國在北京建俄館,每三年可以派兩百人商隊入京逗留八十天,其他國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中國稱此條約為“清朝做了讓步的平等條約”,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在該條約中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該條約實際上不利于中國,是不平等的條約。在尼布楚會議上,清朝代表提出的第一方案是以勒拿河至北冰洋為界的,繼而讓步提出了即以外興安嶺的北支(諾斯山)直至亞洲大陸最東北的沒入大海深處的諾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島)為界的第二方案。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再次讓步,放棄了第二方案和這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甚至連以貝加爾湖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棄了。最后以額爾古納河至外興安嶺至烏第河為界,西伯利亞那片遼闊富饒的土地從此歸俄國所有了。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則稱此條約為“不平等條約”,據此條約,俄國失去了鄂霍次克海,并聲稱俄羅斯在《璦琿條約》中收復了在《尼布楚條約》中被中國人強占的失地。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取代此條約,確立了俄國和中國的現代疆界。
上一篇:與臣子爭風吃醋-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中國近代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