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昭帝高演
一、宮闈政變中的勝利者
乾明元年 (560) 二月的一天,殘陽如血,一輪落日把首都鄴城裝飾得悲愴、凄涼。北齊大丞相高演獨自策馬在鄴城郊外徐徐而行。他的耳畔似乎還回響著幾天前骨肉相殘的凄慘哭聲。高演是高歡的第六個兒子,高殷的親叔叔。高演平時和兄弟們相處得很融洽,兄友弟孝,溫良謙讓。但在政治的天平上,權力欲望的砝碼常常是高于骨肉之情的。成大事者不被良心所束縛,高演深信這一政治哲學。事情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也就只好按預定計劃繼續走下去。雖然高殷已經打入冷宮,天子已是名存實亡,但自古“名不正,言不順; 言不順,事不成。”如何盡早穩妥地搬掉高殷這塊絆腳石,由自己來當皇帝呢?想到這, 他不由眉頭一皺, 雖然他的心腹幕僚王晞、 陸杳、 高演等人肯定是會向著他的,但婁太后和部分貴族大臣對這件事意見并不一致。沉思良久,他覺得自己首先得穩住已有的陣容,然后才能去瓦解,說服反對勢力。想到這,他覺得一樁心事總算有了著落,于是揚鞭策馬,奔回皇宮。
他首先探探王晞的意圖:“我如果前段時間不的你的話,早被楊愔這伙人殺了。你看我現在該怎么辦才好呢?”
王晞心有靈墀一點通:“您以前當親王的時候,一切行為應受禮法的約束。現在不同了,您的行為應該受天命的驅使,不應該違背天的意志,人間的一切禮法您可以置之腦后。”
高演心中暗喜,進一步問王晞:“你說我應該遵循天命,但很多貴族大臣都說我是違背祖先遺訓,你看對這些大臣應該怎樣對付才好?”
王晞說:“你掌握大權的時間還不長,您如果想用刑法的力量來制服這些大臣,恐怕會禍起蕭墻。為了社稷千秋大業,您不如盡早登基稱帝,安撫天下,順應民心。這樣,一時的非議也就會逐漸消失了。”
高演心中豁然開朗,表面上還怒氣沖沖:“你怎么敢說這種話,不怕用 ‘謀叛’的罪名懲罰你嗎?”
王晞慷慨激昂:“陛下黃袍加身,是上天、百姓都一致仰望的事,既然合乎民心,我又怕蒙受什么斧鉞之刑呢?”
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高演立即授王晞為司馬,可徑直進入朝廷,不拘君臣禮節。
過了幾日,丞相從事中郎陸杳悄悄把王晞叫到他家,要王晞勸高演盡早登基,免得夜長夢多。并且說,朝里很多大臣都支持高演。王晞隨即把這番話告訴給高演,高演有些遲疑: “如果朝廷內外真的有那么多人支持我當皇帝,三朝元老趙彥深每天上朝議政,怎么也沒見他對我表露過這種意思呢”?
王晞又跑去試探德高望重的趙彥深,趙彥深說: “近來朝廷內外議論這事的人很多,我本來也想和大丞相好好談談,但心里不免有些后怕。現在你既然把話題挑明,我膽子也就壯起來了。你盡管放心,我會盡力而為的。”趙彥深在朝廷是一個可以左右政局的老臣,大臣們見趙彥深已經表態,也都紛紛支持高演篡位。
高演轉而執行的第二步計劃。他去征求婁太后的意見,不巧貴族大臣趙道德在場,沒等太后發話,他一口反對:“你不學周公輔助成王,反而要骨肉相殘,不怕后世千秋萬代都戳你脊梁骨嗎?”高演怏怏而退。第二天,高演又去見婁太后,向她陳明之所以要登基的各方面原因,而且威脅說: “現在幼主昏弱,政局不穩,人心不定,四鄰相逼。祖先打下的江山萬一出了什么差錯,由誰來負責呢”?
太后思忖良久,權衡左右,勉強答應了高演的要求,同時又提出一個條件:“你篡位可以,但絕對不能傷害高殷,萬一高殷有什么三長兩短,我和你沒完”!
八月,太皇太后廢高殷為濟南王,常山王高演登基為帝,年號皇建。
二、勤勉政事 從諫如流
高演從小喜歡談論政治得失,臧否古今人物。高洋在位的時候,尚書的奏書大多雷同,或者輕重不分,雜亂無序。高洋便下令先把奏書交給部分朝臣分類、討論、評判,然后再交給高洋披閱。二十來歲的高演或褒或貶,矯正剖析,一一合乎事理。高洋對他的政治才華非常嘆服。高洋后期,整日沉湎酒色,政事荒廢。高演對此憂心忡忡,他不厭其煩地規勸高洋。見高洋不聽,只好下跪哭泣,勸高洋以國事為重,遠離酒色。高洋說:“江山有你在,我放縱放縱還怕什么?”高洋有時也覺得心里愧疚,對高演起誓:“你既然這樣討厭我縱酒,自今以后,誰還敢叫我喝酒的,格殺勿論!”說罷,把所有的酒杯全部砸爛。但堅持不了幾天,高洋又舊病重犯,背著高演盡情享樂。
高洋后期,在整個朝廷里,能夠潔身自好,勤勉政事,并且還能對高洋起些規勸作用的人物,也就只有高演等寥寥幾個人。當高洋正在縱情荒淫的時候,高演常常一身正氣進入大殿,高洋見他進來,只好悻悻作罷。有時高洋興頭正旺,見高演破壞他的興致,也會勃然大怒。下令將高演捆綁起來,然后拔出匕首,叫大臣們列舉高演的罪狀,只要說出一條,高演就會命歸黃泉。大臣們內心也挺佩服高演,覺得他是國家的棟梁,因此都下跪求高洋赦免高演。高洋見大家都說不出什么壞話,才把匕首扔到地上。
皇建元年 (560)八月,高演當皇帝后,立即大刀闊斧,整頓政治秩序。他下了一系列詔令:官奴婢60歲以上的一律免為自由人;廷尉、中丞等執法官必須以法量刑,徇私舞弊者處以死刑;國子寺可廣招學生,講習經典,置立官員,進行督課。自高歡以來,糧價騰升,貢糧轉運困難。高演上臺后,在黃河南北進行大面積屯田,結果每年從屯田中可獲得十多萬石糧食,河北等地糧荒問題終于得到解決。為了緩解貢糧運輸困難,高演又在河北等地設立糧倉,儲存糧食。經過高演的整頓,年曠日久的糧食危機終于得到解決。
在北齊皇帝中,禮賢下士,從諫如流,高演是突出的一個。有一次,高演在朝廷里把一個犯人殺了,血濺廷柱。高演問王晞: “這人應不應該死?”
王晞說: “應該死,但可惜死的地方不對。我聽說 ‘在刑場上殺人,死得其所。’ 朝廷是議政的神圣地方,怎么能擅自在朝廷里殺人呢?”
高演馬上保證: “從今以后,我要為大家作個榜樣,不允許這種事再次發生。”
高演經常自我反省,并要求大臣們幫助他反省。他對大臣高叡和庫狄顯安說:“我執政不久,缺乏經驗,請你們大膽說出我做得還不夠的地方。”
庫狄顯安說: “陛下有時胡說八道。”
高演有些驚訝: “說下去”!
庫狄顯安接著說:“過去陛下見到文宣皇帝毆打臣下,總是苦苦規勸,認為人主不該這樣。現在您也常常毆打臣下了,您以前說過的話不是等于胡說八道嗎”?
高演握著庫狄顯安的手,連聲道謝。高叡說: “陛下做事,事無大小,主次不分,過于瑣碎”。
高演說:“你說得很對,這一點我自己也意識到了,只是現在百廢俱興,什么事都得從頭開始。”
為了及時了解民情,反省自己,他特意命令一些大臣,如尚書陽休之、鴻臚卿崔劼等人可以隨時徑直進入高演臥室,討論歷代禮樂、職官、田市,征稅和政治得失,逐一分析哪些屬于制度不合于當代,但現在還在沿襲的; 哪些是自古以來就有利于天下,但現在已經消失了的; 哪些政策是得當,哪些不得當。這些大臣和高演商談起來,總是天一亮就進宮,天黑才出來。
三、偃武息兵 愧疚而亡
高歡時期,北齊和北周連年干戈不息。到高演執政的時候,雙方實力發生了變化,北齊反而比北周強盛。高演問大臣盧叔虎該如何處理東西方關系,盧叔虎說:“現在的局勢是我們實力比他們強,我們富他們窮。為什么連年戰爭我們還不能并吞北周呢?原因在于我們戰略上有失誤。我們過去總是采取騎兵游擊作戰的策略,這是少數民族的擄掠戰術,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良策。現在最好的辦法是: 我們在前線平陰陽 (今陜西眉縣東)設立軍事重鎮,深挖濠溝,廣建工事,大量儲存糧食和武器。如果他們不主動出擊,我們就采取“蠶食”的辦法,一點一點地把北周黃河以東的土地奪過來。如果他們敢主動進攻我們,那么,除非十萬以上的兵力才是我們的對手。假如這種情況出現,我們就以逸待勞,閉關不出。長安以西都是荒涼地帶,北周數十萬大軍長途跋涉而來,補給困難。不出三個月,北周的農業就會荒蕪,這樣,我們即使不攻,他們也會自己崩潰的”。
高演非常贊賞這個戰略戰術,如果采取這一辦法,北周是難以應付的。但高演認為現在國內急需的是穩定,建設,而不是去拓地奪民。因而高演執政時期,與四鄰各國基本上處于和平狀態。
皇建二年(561)九月,高演出于政治利害關系把高殷殺害。沒過幾天,心情平靜下來以后,高演又開始愧疚起來。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兄長高洋,這種內疚的心情整日整夜在折磨著他。不久,他神志開始有些錯亂了,眼前總是出現一種幻像:高洋領著楊愔、燕子獻一行人,手持寶劍,怒目裂齒,從天空中走進宮殿,揚聲要為高殷報仇。高演一看見這種幻像,便下跪叩頭求饒,聲淚俱下。高演夫人連忙叫人來“驅鬼”,將煮沸的油在宮殿內外揚灑,命令太監、仆役們個個手持火炬,整夜圍著宮殿站立,防止“鬼魂”侵入宮殿。
經過一番“驅鬼”,高演似乎覺得心理輕松了一些。十月金秋,為了散散心,他便和幾個隨從一道去郊外打獵。跑著跑著,一只狡兔突然從樹叢中沖出,高演的馬受驚跳起,把高演從馬上重重摔了下來,肋骨折斷。婁太后剛剛聽說高殷被高演害死了,也不顧高演重病在身,氣沖沖闖進來,厲聲問高演: 高殷在哪里,連問三聲,高演垂著頭,無顏相答。婁太后氣得破口大罵: “你不聽我的話,還是把高殷殺了。現在你也得到報應了。死吧! 死吧! 你這號人死了活該!”
高演受傷以后,病情急劇變化。以前的幻像又出現了。他整日整夜不吃不睡,只是跪在地上,叩頭求饒。神志稍一清醒,他想起自己一旦死后應該誰來繼承皇位的大事。本來已立自己的兒子百年為皇儲。現在細細一想,又有些心驚肉跳:我欺負高殷年幼勢單,殺君篡位。誰又能保證我死后長廣王高湛不會把我的兒子殺了,自己當皇帝呢?何況高湛并不是那種仁義之人。斟酌再三,他覺得萬全之策是改立皇儲,另立高湛為皇位繼承人。皇建二年 (561) 十一月,高演詔令長廣王高湛繼承皇位。又給高湛寫下遺書一封,哀求高湛: “我死后你要好好對待我的妻子兒女,千萬別學我的樣。”處理完后事,高演溘然去世,終年僅27歲。葬于文靖陵,謚號孝昭皇帝。
上一篇:孝明帝蕭巋
下一篇:孝武帝元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