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獨特的“選秀”制度
清宮“選秀”制度,不僅是皇帝為自己挑選后妃,順便也為皇子、皇孫和血緣關系密切的宗室“賜婚”。那么,清宮為什么要采用選秀女這種方法來充實后宮呢?它又起源于什么時候呢?
《大清會典》記載:“選秀女,順治年間定。”順治帝是大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正是順治帝擴大了聯姻的范圍,把滿洲官員和外藩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納入了皇后的選擇范圍。順治六歲登基,十四歲的時候迎娶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位新娘——博爾濟吉特氏。但是在三年之后,順治帝將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室。跟據《清世祖實錄》的記載,順治帝于兩個月之后,下旨布告天下:“選立皇后,作范中宮,敬稽典禮,應于內滿洲官員之女,在外蒙古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選擇。”而改變滿族統治者婚姻方式的正是這次以選皇后為由進行的選拔,從而確立了清宮“選秀”制度的基礎,歷經康熙、乾隆、嘉慶等朝的多次修訂,直到光緒末年成為定式。幼年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皇帝都直接通過選閱秀女組成他們的后宮,成年以后登基的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皇帝,則多是在即位之后,把做皇子時候的嫡福晉冊立為皇后,這些福晉是皇子的祖父、父親選秀女的時候為他們選定的。
上一篇:清初的滿蒙聯姻-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清朝中央司法機關-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