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的生計問題
八旗制度是在滿清入關之前創立的,適應當時的戰事情況,是清朝制度的根本所在。
隨著清軍的入主中原、統治的最終確立,國家便把八旗子弟供養了起來。他們不工不農,也不經商,只是以騎射為本務。國家按一定標準發放錢糧給當兵的人,但是士兵數額有限,錢糧的標準是祖輩定下的,不能調整。隨著八旗人口急劇增長,每個家庭的人數越來越多,而錢糧是不變的,再加上物價的上漲,生活奢侈,旗人的生計問題逐步浮現出來。
在康熙末年的時候便出現了八旗生計問題,到了乾隆朝,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八旗生計問題,,例如增加兵額,添加“養育兵”,政府給八旗子弟撥款還債,資助在京八旗子弟遷居東北開荒等,但收效甚微,因為增加兵額的速度要比人口增長速度慢很多,國家的財政負擔加重了,但戰斗力卻沒有加強。而政府撥款還債,讓讓八旗子弟更覺的沒什么可愁的,只要等著政府撥款就好了。去東北開荒就更別提了,八旗子弟養尊處優慣了,誰會愿意去呢。此后歷代清帝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直至大清帝國滅亡。
上一篇:八旗的旗子是什么樣子的-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努爾哈赤為什么被稱為“天命汗”-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