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龔賢
龔賢(約1618~1689),字半千,又號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昆山(今屬江蘇)人。清畫家。早年流寓金陵(今南京)。清軍攻占金陵后,悲憤出走,浪跡江湖十余年。后返金陵,定居清涼山。善畫山水,為 “金陵八家”之一。周亮工、朱彝尊皆推許他的詩。著有《畫訣》《香草堂集》《柴丈人畫稿》 等。
主要書齋號有: 掃葉樓。
掃葉樓明亡后,龔賢自稱“半千”,意謂看破大千世界的紅塵,當半個和尚。他欲避開喧囂的塵世,覓個清靜之處讀書作畫。后在好友慧空法師的幫助下,于南京清涼山善慶寺旁,構筑小樓一座。時值深秋,敗葉飄落院內,僧人持帚掃葉。目睹此情此景,龔賢想起歐陽修《秋聲賦》 中名句: “草拂之而色衰,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不禁心中大喜,于是取樓名 “掃葉樓”,并手自書之。原來枝葉由青翠蔥蘢變得枯黃衰敗,“青”與“清”諧音,題名 “掃葉樓”,寓意清王朝猶如秋風掃落葉那樣,衰敗沒落下去。
龔賢在掃葉樓旁栽花種竹,稱“半畝園”,自號“鐘山野老、蓬蒿人”,曾作名畫 《僧掃落葉圖》。如今,掃葉樓遺跡猶存今南京清涼山南麓。迎面壁間嵌有現代書法名家林散之的 “龔賢故居” 石刻。樓下正中,懸有新繪《僧掃落葉圖》 和新書舊聯。內前后三進,陳列著龔賢所作字畫、信札的摹品和復制品,以及當代書法家所書龔賢的詩作,另有金陵八家中其他七家的繪畫摹品。
掃葉樓
上一篇:齋號趣談·龔自珍
下一篇:丁玲人物簡歷簡介及文學代表作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