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會戰(zhàn)(199年~5月)
1939年3至5月間,中國第3、第9戰(zhàn)區(qū)所屬部隊在江西南昌地區(qū)對日軍華中派遣軍的防御和反攻作戰(zhàn)。
武漢重鎮(zhèn)失陷后,日軍為鞏固其占領地,維護長江中下游交通運輸線,由第11集團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率第6、第101、第106、第116師團,在海軍和航空隊一部的配合下共計12萬余人,以一部牽制鄂南、湘北中國部隊,而以主力進攻南昌。中國守軍為第9戰(zhàn)區(qū)前敵總指揮羅卓英率10個軍33個師計30萬人。1939年3月17日,由星子南下的日軍第116師團對吳城發(fā)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32軍第5預備師、第141師激戰(zhàn)。為配合第116師團,日軍第101師團從三面圍攻吳城,24日,吳城失守。3月20日,日軍第6師團及第106師團一部,以施放毒氣彈、毒氣筒等手段攻關開道,由箬溪、大橋一帶向武寧進攻,中國守軍第8軍、第72軍、第73軍與日軍展開拉鋸戰(zhàn),至29日,武寧陷落。與此同時,日第6師團一部于21日由巾口渡修水,占領羅坪、南沖等地。德安以南的第106師團主力和偽軍一部向虬津、永修進犯。22日突破中國守軍防線后分作兩路,一路會同第101師團從正面進攻南昌,占領灘溪后,以快速部隊占領萬家埠、安義,又分兩路分別攻陷靖安、奉新。其后續(xù)部隊攻占高安,控制了湘贛公路。25日,日軍突破樂化,直逼南昌市區(qū)。另一路日軍在生米街以北渡贛江,進至南昌,一部突入市區(qū),與中國守軍第32軍一部和保安、警備隊發(fā)生激戰(zhàn)。27日,日軍飛機大炮對市區(qū)進行轟炸,全城陷入火海。中國軍隊與日軍巷戰(zhàn),終因傷亡過半,于28日奉命撤出南昌。
4月21日,中國第9戰(zhàn)區(qū)的部隊首先開始實施反攻擊作戰(zhàn),以第49、第74軍分別向高安、奉新、大城、生米街日軍攻擊,23日與施放毒氣的日軍部隊殊死搏斗,收復高安。26日,攻克祥符觀、大城、生米街等地。第1集團軍沿贛江、撫河中間地區(qū)進攻,23日收復市議街。5月1日,第3戰(zhàn)區(qū)第29軍第26師攻占璜溪。5月5日,中國軍隊攻克飛機場、南昌車站,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此時,日本援軍趕到,在炮火與空軍強大火力的掩護下,死守南昌外圍,并不斷反撲。中國軍隊傷亡嚴重,第29軍軍長陳安寶壯烈殉國。5月9日,中國軍隊停止對日軍的反擊,10日撤至贛江以東及撫河兩岸與日軍對峙,南昌會戰(zhàn)結束。
1939年3月日軍攻占南昌
八路軍第120師在陳莊戰(zhàn)斗中的機槍陣地
上一篇:《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194年秋~197年秋)》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南昌起義(197年8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