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官從“商”遭非議
1992年3月上海市人大代表、市青聯委員、崇明縣堡鎮鄉年富力強的曹平,辭去了鄉長一職。
今年36歲的曹平是崇明五效鄉人,17歲入黨,擔任過大隊黨支部書記和五效鄉副鄉長兼工業公司總經理。曹平銳意進取,為鄉鎮企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曾連續3年被評為崇明縣優秀青年經理,榮獲上海市“重振雄風”改革優秀人才稱號,并被列入由人民日報編印的全國百名農民企業家畫冊。1989年底,他被調到堡鎮鄉工作,次年3月被選為鄉長。
今年3月上旬,崇明縣委為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加快振興海島的步伐,決定調曹平到縣政府擔任經濟委員會第一副主任。縣委認為曹平年輕,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具備公關才能,是十分合適的人選。這一決定使曹平思想上很矛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服從組織調配,但自己到堡鎮鄉才2年,經濟工作剛打開局面,由他牽線的一些合資項目還在洽談之中,離任對堡鎮鄉的工作會有影響;其次,干了這么多年的基層經濟工作,自己比較適合搞經濟實體,而到縣經委去工作,地位變了,必須上下左右四面斡旋,這正是自己的弱點。于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先后向縣委、縣府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坦陳相言。然而,任命已經通過,難以收回。在這樣的情況下,曹平向縣委呈送報告,決定辭去鄉長一職,并希望組織上不再委任其他行政職務,要求回五效老家承包村辦企業,為日后組建集團公司,發展家鄉經濟盡一份力量。
曹平辭職一事引起了一場風波,人們對此議論紛紛,褒貶不一。
縣里一些領導干部認為,縣委調曹平擔任縣經委第一副主任,即是工作的需要,也有利于對青年干部多崗位、多渠道的培養鍛煉。曹平不服從調動,雖然有其一定理由,心理可以理解,但卻是組織觀念不強的表現。
一些鄉、村干部和群眾卻認為,像曹平這樣富有事業心的實干型青年干部,放在鄉一級領導班子或經濟實體部門,能使其真正有用武之地;而提拔到機關,反而難以施展其抱負和才華。
也有不少親朋好友為曹平惋惜,認為他辭職之舉,是自毀仕途前程,應慎重為好。對此,曹平卻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青年干部應當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官本位”的觀念要淡化。自己適合搞經濟實體,就不必朝“官職”上去努力,這也屬自知之明。
辭職風波引起的爭議向組織人事部門提出了一連串值得思索的問題:在使用干部的問題上,領導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該怎樣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材,以發揮每個干部的專長?如何支持一批有志氣、有抱負的青年干部棄“政”從“商”?
遺憾的是,目前,在某些領導者那里,“官本位”觀念濃厚.認為只有提干升職才算是重用培養,因而,棄官從“商”者遭到非議。認為辭職就是組織觀念不強,因此,辭職者壓力很大。你既然可以搬掉“鐵交椅”,如今他自己起來搬了,那且不更好!
上一篇:棄妻終遭報復
下一篇:棄置優勢,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