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幾次大規模深入關內,但每次都不敢久留,主要是因為身后有山海關等重鎮,因此皇太極決定攻破寧遠、錦州防線。以往幾次強攻都沒有奏效,這回清軍采取長期圍困的策略,先在錦州周圍屯田,然后逐漸推進,士兵3個月一期,輪班圍困,掃清城外明軍據點后,孤立了錦州。崇禎十四年三月,清軍逼近,在炮火射程之外的地方扎營,繞錦州挖一深壕,將八營布于城的四周,并運來60門大炮,組織了攻堅隊伍。錦州與外界的聯絡中斷了,守將祖大壽決心死守錦州,而守外城的蒙古人,看到清軍勢強,便投降了清軍,外城失陷。祖大壽仍堅守內城,派小卒帶信出來說,雖被圍5個月,但糧食還可支持半年,援軍應步步為營漸漸逼近,不可輕戰。朝廷深知錦州的重要,征調了沿邊八總兵的13萬大軍,由薊遼總督洪承疇統率赴援。洪承疇久經戰陣,善于用兵,他知道明軍雖多,只有白廣恩、馬科、吳三桂所部敢戰,因此不宜分路進兵,而要集結一路,以兵護糧餉輜重,由杏山運往松山,再由松山運往錦州,步步為營,以守為戰。只要過了今年秋天,清軍必然疲憊不堪,那時再乘機進兵。然而,長期作戰對內外交困的明王朝來說,確實是難以支持的,朝廷擔心將來糧餉不濟,故崇禎、兵部尚書陳新甲多次催逼,限期要洪承疇進兵。洪承疇只好自己率6萬人先行,直到離錦州18里的松山,指揮諸軍奮戰,屢敗清軍,祖大壽也帶兵從里往外攻,攻破了二層防線。清軍縮進營壘不出戰,派人回沈陽搬救兵,皇太極聽說,急得吐了血,集結了全國力量,親自率兵來援。清軍先奇襲筆架山,奪得明軍的糧草,又動員力量很快挖三道深八尺、寬丈余的大濠,將松山明軍與后方隔離開了,明軍一片恐慌。
上一篇:《李闖王破洛陽》明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梃擊案一場虛驚》明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