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19年11月~194年9月)
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北部地區打破國民黨軍“六路圍攻”的作戰。
1933年11月,四川軍閥劉湘調集川軍110多個團、共20萬余人向以萬源為中心的川陜蘇區發動了“六路圍攻”。在川陜蘇區內的紅四方面軍有5個軍約8萬人,采取“收緊陣地”的作戰方針,分東、西兩線頑強阻擊和大量殺傷了國民黨軍有生力量。1934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東線紅軍在頂住了國民黨軍第5、第6路以攻占萬源為主要目標的第四次猛攻,西線紅軍也阻止了國民黨軍第1、第2、第3、第4路的推進后,紅軍立即乘勢展開全面反攻。8月10日,東線紅軍首先攻占青龍觀要隘,接著奮戰數日突破國民黨軍防線,即向縱深發展,并造成了分割包圍國民黨軍劉湘部主力的極為有利態勢。但由于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燾拒絕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提出的向東迂回,求殲劉湘主力的正確主張,貽誤了戰機,致使東線紅軍的反攻未能大量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東線反攻遂告結束。8月下旬,紅軍以一部兵力在東線牽制國民黨軍,主力迅速轉移西線反攻。28日,紅軍主力從國民黨軍第3、第4兩路接合部得勝山附近一舉突破防線。國民黨軍撤至右埡口、南坳場一線繼續頑抗。9月8日,紅軍再次突破國民黨軍在右埡口、同觀寨的復式防線,西線國民黨軍見紅軍攻勢勇猛,紛紛后撤。紅軍乘勢猛追,11日,紅軍克巴中城,爾后實施大縱深迂回,在黃木埡地區圍殲國民黨軍10余個團。接著,紅軍又在分水嶺、三江壩、旺蒼壩等地各殲滅國民黨軍一部,并相繼收復南江、儀隴,進占蒼溪和閬中。至9月下旬,紅軍控制了北起廣元,南至閬中的嘉陵江東岸大片地區,國民黨軍的“六路圍攻”被徹底粉碎。
此役,紅四方面軍經過10個月的艱苦作戰,共斃傷國民黨軍6萬余人,俘2萬余人。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主力到達川北,創建了川陜蘇區,并先后取得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的勝利。圖為紅四方面軍反“六路圍攻”的勝利捷報。
上一篇:《川陜蘇區反“三路圍攻”(19年~6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1189~10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