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膽”的來歷
三國后期,諸葛亮去世,劉備的兒子——蜀國后主劉禪信任宦官黃皓。他們整天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根本不考慮魏國進攻的威脅,形勢與諸葛亮在世時大不一樣。
這時蜀國統領大軍的是姜維,他抵御著鄧艾與鐘會統領的魏國大軍。
后來,鐘會奪取了漢中,姜維只得退守劍閣。不久,鄧艾又破了陰平,魏軍直逼蜀國都城成都。劉禪及一般官員這時慌作一團,只好向鄧艾投降。
姜維在劍閣得知后主投降的消息,大吃一驚,眾將士也無比氣憤,但考慮大勢已去,無法挽回,難以進行抵抗。
這時,姜維心生一計,決定先投降鐘會再說,等日后有機會時,再作恢復蜀國的計劃。
投降魏國的姜維很快便得到鐘會的信任。鐘會常帶著姜維出席各種活動,出則同車,坐則同席,有事就找姜維商議。姜維的一些建議,鐘會也深信不疑。這樣,使得鐘會手下的人非常嫉妒。
鄧艾與鐘會原本就有矛盾,鄧艾攻入成都,覺得是立了滅亡蜀國的大功,于是得意專橫。加上司馬昭想利用鐘會的兵力以牽制鄧艾,以各個擊破,所以兩人的矛盾更加尖銳。司馬昭利用兩人的矛盾,使鐘會發動襲擊,奪取了鄧艾的兵權,這樣鐘會大權在握,威勢更大了。
這時候,姜維乘機從中挑撥,鐘會打算以成都為基地進行反叛,讓姜維為先鋒。
當時魏軍的將士對鐘會重用姜維早就不滿,當他們看到鐘會要反叛的跡象后,都紛紛反對,并且團結起來殺死了鐘會。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只得突圍。盡管他左沖右突,但寡不敵眾,最后被魏軍殺死。魏軍爭著報仇,剖開了姜維的腹部,這才發現他的膽囊極大,大得簡直像斗一般,這使得魏軍官兵都很驚異。
由此產生了一個成語,叫“膽大如斗”,意思是膽囊像斗一樣大,形容人的膽子很大。這成語經過壓縮,變成“斗膽”一詞?!岸贰笔敲~,這里做狀語,用來修飾“膽”的,意思是像斗一樣大的膽。這斗是度量糧食的器具,一斗有十升?!岸纺憽北臼切稳荽竽懀髞硗亲鳛樽灾t之詞來用的。如:我斗膽地說一句,您這件事確實是做錯了!
上一篇:“推諉”的產生
下一篇:“斧正”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