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愛新覺羅晏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清宣宗愛新覺羅晏寧》人物故事小傳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生,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卒,終年69歲。
旻寧自幼好學(xué),先后受讀于秦承業(yè)、萬承風、汪廷珍等人。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仁宗在熱河圍場行獵,正逢林清起義,旻寧急調(diào)火器營入宮狙擊義軍,遏制了農(nóng)民軍攻勢,仁宗為此封其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仁宗病危時立旻寧為皇太子,不久即位為宣宗,改元道光。
宣宗統(tǒng)治時,清政府已是內(nèi)外交困,國內(nèi)各處百姓造反,英法侵略者大量輸入鴉片。為阻止大量白銀外流,宣宗只得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引發(fā)了“鴉片戰(zhàn)爭”。在外國侵略者的武力脅迫下,宣宗首鼠兩端,戰(zhàn)降無定,最終簽署了《穿鼻草約》、《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等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從此,內(nèi)外矛盾更加激化,道光晚年時的政府也貪腐成風,每況愈下。宣宗病死于圓明園,葬慕陵,謚曰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正史]
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諱吳寧,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上於擷芳殿。幼好學(xué),從編修秦承業(yè)、檢討萬承風先后受讀。又與禮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讀學(xué)士徐颋朝夕講論。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嘉慶元年,娶孝穆成皇后。四年四月戊戌,仁宗遵建儲家法①,親書上名,緘藏鐍匣②。十三年正月,孝穆成皇后薨,繼娶孝慎成皇后。
十八年九月,從幸秋狝木蘭,上先還京師,而教匪林清黨犯闕之變作。是月,戊寅,賊入內(nèi)右門,至養(yǎng)心殿南,欲北竄。上御槍斃二賊,余賊潰散,亂始平。飛章上聞。仁宗欣慰,封上為智親王,號所御槍曰“威烈”。諭內(nèi)閣曰:“忠孝兼?zhèn)洌M容稍靳恩施。”上謙沖不自滿假,謝恩奏言:“事在倉猝,又無御賊之人,勢不由己,事后愈思愈恐。”其不矜不伐如此。(略)
道光元年春正月癸丑,御太和殿受朝,樂設(shè)而不作,不讀賀表。(略)
三月辛亥朔,欽天監(jiān)奏,本年四月初一日,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詔:“益勵寅恭,與內(nèi)外臣工共圖上理,不必宣付史館。”(略)
三十年春正月甲午朔,日食。丙申,以祁寯藻等查復(fù)陜甘總督布彥泰清查關(guān)防不密,下部嚴議。丁酉,以王、大臣再請停止親送大行皇太后梓宮,諭從之。(略)丙午,上不豫。丁未,上疾大漸③。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文慶,公啟鐍匣,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是日,上崩于圓明園慎德堂苫次。朱諭“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略)
論曰: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遠人貿(mào)易④,構(gòu)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所謂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于此。嗚呼,悕矣!《清史稿·宣宗本紀》
〔注釋〕
①建儲家法:即秘密儲位。②鐍匣:錦匣。③大漸:病情嚴重。④遠人貿(mào)易:歐洲列強鴉片貿(mào)易。
〔相關(guān)史料〕
十五年春正月,曹振鏞卒。振鏞在內(nèi)閣,專伺人主意旨,而素不學(xué)。每逢命衡文①,得試卷稍古雅者,輒不解事,摘卷中一二破體字,抑之劣等。于是文體日頹,而學(xué)術(shù)因之不振。又帝最厭言官言事,振鏞亦教以此法,遇章疏中有破體疑誤字者,摘出交部嚴議。于是科道相戒不敢言事,而言路壅塞。遂使三十年中吏治日媮②,民生日困,釀成內(nèi)外兵禍,開千古未有之變局。皆振鏞一人之罪也。然帝深信任之。及歿,賜謚“文正”。(略)十八年夏五月,降惇親王綿愷為郡王,以違例囚禁多人,復(fù)將優(yōu)人藏匿府內(nèi)故也。秋九月,革莊親王奕、輔國公溥喜爵,因赴尼僧廟內(nèi)吸食鴉片煙也。冬十一月,申禁旗人婦女纏足。(略)二十二年春正月,湖北崇陽縣民鐘人杰作亂,討平之。(略)五月,大學(xué)士王鼎自殺,予謚“文恪”。鼎治河蕆功歸,以爭和議,效史魚尸諫③,自縊死。為遺疏嚴劾穆彰阿,并薦林則徐可大用。穆彰阿懼,使其門下士張芾以危言脅鼎之子伉,取遺疏出。芾令其同邑人軍機章京聶沄別草一稿以進。秋八月,江南桃北廳河溢。二十三年夏四月,革熱河都統(tǒng)琦善、古城領(lǐng)隊大臣文蔚、葉兒羌幫辦大臣奕經(jīng)三人職。先是,以海疆失律,前后逮治將軍奕山、奕經(jīng),參贊文蔚,總督琦善、牛鑒,提督余步云諸人,部議余步云斬立決,文蔚革職留任,余擬斬候④。乃余步云正法二月,即行起用琦善、文蔚、奕經(jīng)等。御史陳慶鏞奏稱,琦善等三人起用,為刑賞失措,無以服民。帝屈于清議,命革三人職,諭獎慶鏞敢言。不數(shù)月,三人及奕山、牛鑒又均起用,且隆隆奏遷,而慶鏞以事降調(diào),解組回籍矣。
《清史紀事本末·道光世局》
嘉慶二十五年,顒琰殂,第二子旻寧立,年號道光。推旻寧之所以得襲帝位,有二原因:一、乾隆五十四年,弘歷秋狝木蘭,令諸孫同行,旻寧時方八歲,亦與⑤焉。行至張家灣,弘歷親率諸王校射,旻寧侍側(cè)。俟諸王射畢,亦御小弓矢發(fā)之,中其二。弘歷大喜,摩其頂曰:“汝能連中三矢,當賚⑥黃馬褂。”果三中之,即置弓矢,跪弘歷前。弘歷笑曰:“吾知之矣。”因命侍臣取黃馬褂衣之。倉卒間,不得小者,即以成人服被之。乃謝恩起,而裾長拂地,不能行,乃命侍衛(wèi)抱之以歸。二、嘉慶十八年,林清之黨闖入宮中。旻寧時在上書房讀書,聞變,與內(nèi)監(jiān)登垣⑦了敵,命急取槍至。顧內(nèi)監(jiān)咸與教徒通,而所奉之槍,無實彈。俄見有執(zhí)白旗攀垣逾養(yǎng)心門進者,旻寧舉槍射擊之,未命中。怪而察之,知為空彈。因急取衣服間銀扣作丸,再擊之,應(yīng)聲斃,教徒不敢逾垣進。只此二因,遂定金匱緘名⑧之局。然是時風俗奢靡,已達極度,故于踐祚之初,雖諭民間婚嫁喪葬等事,悉照《會典》規(guī)條,而聞?wù)呓砸暼艟呶摹Iw滿清之盛極而衰,兆于此矣。
《清代興亡史·旻寧得襲帝位之原因》
顒琰既殂⑨,旻寧以第二子繼承大業(yè),世所稱為宣宗成皇帝者也。三十年中,衣非三浣⑩弗易,宮內(nèi)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nèi)務(wù)府堂司各官,皆有陳訴饑欲死狀。頌之者,至謂其儉德實三代下第一人,漢文帝、宋仁宗幾莫能及。然而外患逼,內(nèi)變生,非常之禍,皆開于道光一朝。此何故也?由其不識奸佞使然也。奸佞者誰?穆彰阿是。其用陰柔之手段,以妨賢病國(11),舉世皆惡之。蒲城王鼎,時與穆彰阿同為軍機大臣,惡之尤甚。每相見,輒厲聲詬罵。穆彰阿強為笑容,避之。一日,兩人適同召見,王鼎盛氣詰之曰:“如林則徐之賢,汝何故必令遣戍新疆?是直宋之秦檜、明之嚴嵩耳。行見天下事,皆壞于汝手。”穆彰阿默然不與辯。旻寧反笑視王鼎曰:“卿醉矣!”命扶之出。明日,復(fù)廷諍(12)甚苦。旻寧怒,拂衣起,王鼎亟牽衣裾,終不獲伸其說。憤甚,歸而欲仿史魚尸諫之義,是夕自縊死。舊例,大臣自縊,必奏聞驗視,然后解。王鼎既死,家人方搶攘間,為穆彰阿所知,令其黨索觀遺疏。大旨皆劾穆彰阿之奸,而薦林則徐賢者也。乃漫謂鼎之子曰:“上怒未解,若以此奏,則尊公恤典不可得,而子亦終身廢棄矣。其勿奏便。”家人信其說,遂改遺疏,以暴疾聞。旻寧雖震悼而優(yōu)恤之,亦不究其事,穆彰阿得自若。語云:“天子只知和事。”其旻寧之謂矣。
《清代野史大觀·旻寧之不辨奸佞》
宣宗即位,內(nèi)府循例備御用硯四十方,硯背鐫“道光御用”四字。上以所備過多,閑置足惜,因命分賜諸臣,英協(xié)揆得其三焉。御用筆向皆選取紫毫之最硬者,方得奏進,筆管皆鐫“天章云漢”等字。上以其不合用,命英協(xié)揆(時為戶部尚書)以外間習(xí)用者進。試之,取純羊毫、兼毫二種,命仿此制造。復(fù)以管上鐫字每多虛飾,命以后各視其筆,但鐫“純羊毫”、“兼毫”字而已。
《清宮遺聞·宣宗儉德》
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儉,為史冊所罕見。所服套褲,當膝處穿破,輒令所司綴一圓綢其上,俗
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效之,亦綴雙圓綢膝間。一日,召見軍機大臣,時曹文正跪近御座,宣宗見其綴痕,問曰:“汝套褲亦打掌乎?”對曰:“易作甚費,故亦補綴。”宣宗問曰:“汝打掌需銀幾何?”曹愕眙(13)久之,曰:“須銀三錢。”宣宗曰:“汝外間作物太便宜,吾內(nèi)府乃需銀五兩。”又,宣宗嘗問曹曰:“汝家食雞子(14),須銀若干?”曹跪?qū)υ唬骸俺忌倩細獠。轿磭L食雞子,故不知其價。”
《清朝野史大觀·補綴套庫》
道光元年六月,黃勤敏公悼亡。越二日,宣宗即命軍機章京、戶部郎中趙光祿赍朱筆宣慰,諭云:“伉儷之情,自難強抑,然卿已逾七旬,氣質(zhì)非十分強壯者可比。矧(15)天時暑熱,只可于無可如何之中,節(jié)之以禮,切勿有過哀傷。總之,國事為重,倚任方深(16),務(wù)加意自重,永保康強,佐朕以襄上理(17)。”勤敏北向頓首,感激涕零。次日,即入朝內(nèi)直如故。
《清宮遺聞·宣宗慰黃勤敏公悼亡》
道光中,內(nèi)監(jiān)美豐儀(18)者,頗得幸。既復(fù)為娶婦,使居南府中。然侍寵而驕,時多非分(19)之請,宣宗悉涵容之。定制:章服不得過四品。一日,南府諸監(jiān)固請進秩(20)。宣宗既以情不可卻,又不敢擅改祖制,乃特創(chuàng)一種白玉頂戴,凡幸御各監(jiān),均得用之。事傳于外,故一時輕薄者互相戲謔,有“白玉頂戴”之語。
《清稗類鈔·宣宗為內(nèi)監(jiān)創(chuàng)白玉頂戴》
自古以來,皇帝好俳優(yōu)(21)者,頗不乏人。如陳后主、后唐莊宗皆是也。惟清帝之演劇,可覘人格之高下焉。當?shù)拦鈺r,宣宗之生母尚存,帝于母后生日,則演劇以娛之。然只演《斑衣戲彩》一闋耳。帝掛白須,衣斑連衣,手持鼗鼓,作孺子戲舞狀,面太后而唱,惟不設(shè)老萊父母耳。此猶足稱大孝孺慕之忱,千載下不能責之。(略)
《清宮遺聞·皇帝扮劇之賢否》
宣宗末年為樞相穆彰阿壅蔽(22),略不省事。時盜已萌芽,督撫承穆風旨,莫敢奏聞。戴文節(jié)公熙為廣東學(xué)政,期滿還朝,召見。問:“汝一路由江西、安徽、江蘇來,民情何如?”文節(jié)遽對曰:“盜賊蜂起(23),民不聊生。”宣宗大駭曰:“如汝言,尚復(fù)成何事體!”怒詢穆,穆免冠謝曰:“戴某見皇上春秋高,欲以此撼(24)皇上,沽直名,非實也。”宣宗遂惡文節(jié)。舊例,年終賜南書房翰林“福”字,文節(jié)不與焉,乃遂以病告歸。
《清稗類鈔·戴文節(jié)因諫不行而歸》
〔注釋〕
①衡文:作文評卷。②日媮:日益敗壞。③尸諫:以死相諫。④斬候:即斬監(jiān)候,死刑緩期。⑤亦與:曾經(jīng)參與。⑥賚:賞賜。⑦垣:矮墻。⑧金匱緘名:將儲位人選姓名寫好,藏于綿匣,置“正大光明”匾后。⑨殂:死。⑩三浣:洗滌三次。(11)妨賢病國:打擊賢良,坑害國家。(12)廷諍:當堂直諫。(13)愕眙:驚訝。(14)雞子:雞蛋。(15)矧:正當。(16)倚任方深:深加信賴。(17)以襄上理:輔佐皇上理政。(18)豐儀:相貌好看。(19)非分:不應(yīng)有的要求。(20)進秩:加封。(21)俳優(yōu):演戲之人。(22)壅蔽:欺上瞞下。(23)蜂起:像蜜蜂一樣多。(24)憾:引起震驚。
上一篇:《海瑞》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海瑞》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狄仁杰》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狄仁杰》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