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驩
生卒時間不詳。戰國時期政治謀略家。約在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因貧苦不能自存,投靠以收養食客聞名遐邇的齊國貴族孟嘗君田文,未受看重而遭冷遇,被安置于下等客舍存身。他曾彈鋏作歌,以長劍自喻,詠志抒懷,后被遷入高等客舍,屢屢提高衣食住行所需,并未委以重任,無所事事,難以施展胸中報負,只得悵恨嗟怨不已。至周王十四年(前301)孟嘗君被擢任為齊國之相,受封于薛(今山東滕縣南之薛城),食邑萬戶,并在此處大放高利貸。馮受命赴薛邑討收高利貸本息,將所收息錢十萬買酒宰牛,宴請所有的債務人,對有能力付息者,立即收取或限期繳納;凡查明無償付能力者,隨即焚毀債券。此“焚券棄息”之舉為孟嘗君沽名釣譽,收買人心,搏得仁義之君的美稱。后來孟嘗君被齊王罷相,回到薛邑,受到薛地百姓竭誠擁戴,證實了馮的遠見卓識。然他并不滿足于此,為孟嘗君“智營三窟”。先游說秦昭王重金禮聘田文(孟嘗君)入秦,哄抬其身價;又搶先趕回齊國,對齊王設置圈套,陳述田文赴秦的利害,嚇得齊王馬上復拜孟嘗君為相,再增加封邑千戶,還將田齊先生宗廟建在薛邑,為田文倚作政治靠山。如此“三窟”使孟嘗君,身價百增。同時他又向孟嘗君講述“富貴多士,貧賤少友”的世態人情,和“不必深縈于懷而絕用從之路”的道理,使之胸襟豁達,容受得世間炎涼,復聚先前在危難之際棄君而去的食客,棄其小惡,而成其宏愿。
馮驩志大才高,見識博深,謀事有方。“焚券棄息”,以遠大的政治眼光處理經濟事務,既能得到現實利益,又不失政治影響。而“智營三窟”使孟嘗君復相,除了利用此君的聲名做籌碼外,其余純用買空賣空手法。他洞曉世事,練達人情,習知天下態勢,尤其能把握秦、齊兩強爭雄,競欲統一全國的時代脈搏。他的高妙手法是借重敵方,抬高我方,雖系詐謀,卻又不留痕跡。秦、齊兩王雖著了圈套,被人利用,卻無不感念于設圈套的馮。而孟嘗君進退有余,不論留齊還是去秦,都能倚靠敵對一方的存在而據有鞏固的一席。遺憾的是他長期囿于舊貴族的狹隘天地,使其一生建樹受到極大局限,未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謀略家。
上一篇:馮學誠經營管理藝術
下一篇:劉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