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所倡導的思想道德修養
1.《中庸》的自律人格道德修養
以儒家為主導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歷來重視思想道德修養?!洞髮W》《中庸》都提出個人要“慎獨”,中庸指出:“道(中庸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目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敝赋隽说赖滦摒B的自覺性和嚴肅性。一個人在公開場合干壞事是很少的,大多數的罪惡勾當都是在隱蔽陰暗的環境里干的,有些人表面上偽裝正派,骨子里卻很壞,人們很難識別的就是這些偽君子。
古人提出人的言行要“慎獨”是非常正確的,今天更要大力弘揚這種優良品德。我們應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不搞兩面派,不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搞陰一套、陽一套。“慎獨”要求自律,人要做到自律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人人都自律了,那么,社會矛盾糾紛就會大大減少,人際關系就會更加融洽和諧。儒家提倡的“慎獨”道德修養,為歷代優秀的人們,特別為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志士仁人所推崇敬仰,身體力行。我們做人做事,處處要“慎獨”,要“言顧行,行顧言”,說話要有可行性,做事要兌現承諾,謹言慎行,言必信,行必果。
2.忠恕之道,立己立人
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出過忠恕之道,《中庸》又指出:“忠恕違道不遠(做到忠恕離中庸之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痹诱f:“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這與《中庸》的主張是一致的。什么叫作“忠恕”呢?宋代朱熹解釋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即嚴格要求自己,忠于自己,堅定信念,堅持原則,不偷安,不茍且,兢兢業業,為國家為社會謀利益,做到臨危不懼,寵辱不驚。“恕”,就是自己愿意做到的事情,希望別人也能達到;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加之于他人?!八 保褪菍⑿谋刃模萍杭叭?,寬容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有損于己的事,也不加諸別人。從積極方面來講,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爸宜 本褪亲约河⒓哼_己,也助人立人達人,通俗地講,“忠恕”之道,就是善待自己,同時也善待他人。
中庸之道的修身原則,首先是慎獨自律,其次是忠恕寬容,立己立人,達己達人,要做到這兩點,必須至誠盡性,堅持誠信,發揮人的善良本性,“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誠信、慎獨、忠恕是“中庸”對道德修養在不同側面的體現。
“中庸”道德修養的根本要求是“行”,中國傳統道德修養主張身體力行,不能言是行非,要求“君子素(處)其位而行”,不論處在什么崗位境地,都要根據不同要求,實行正確原則。“素(處)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我們不論處于富、貴、貧、賤、順、逆,都要堅持高尚人格品德,就會悠然自得,心情愉快。
3.“中庸”之道,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
“君子之道,本諸身(從自身做起),征(檢驗)諸民”, “中庸”之道必須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聯系實際,接受群眾檢驗。儒家對實行“中庸”之道的要求是很高的,也是很具體的,不但說得要正確,行得也要適當。效果要良好,人們才會相信你,善與不善,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
《中庸》指出,一個人內心要沉著、冷靜、堅定,“君子之道闇然(不顯露,不聲張)而日章(逐漸推行,效果顯著),小人之道的然(虛張聲勢)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
在個人道德修養方面,儒家提出了許多重要原則,而且很全面。如《論語》和《中庸》都提出人們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提出要廣泛讀書學習,審問慎思,明辨是非,身體力行,這些要求都很實際。學習要堅持,不懂要搞通,是非要明辨,行動要落實,“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辯,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只要下決心去做,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雖愚必明”。
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認真去做,不馬虎,不茍且?!熬觾仁〔痪?,無惡于志(自我反省,心無愧疚)”,一個人言行一致,處處起示范作用,就會“不動而敬,不言而信”。“君子之道,辟如遠行,必自邇(近處);辟如登高,必自卑(低處)”。行“中庸”之道,必須從近處做起,從小事做。
4.去讒遠色,賤貨貴德,與時俱進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要樹立“中庸”之道,必須從修身做起,尊重賢者,許多事情就不會感到迷惑。修身要從個人日常生活做起,“去讒遠色”,拒絕接受阿諛奉承,不為身邊的人所控制包圍。“遠色”,不僅指遠離女色,還指不過分貪求觀賞玩樂等。所謂君子,要做到這些,才能行“中庸”之道,所以身修則道立。
“賤貨貴德”,就是不追求聚斂財富,拒絕奢樂腐朽的生活方式,在各方面堅持高尚的思想道德節操。儒家對從政者和君子的要求是具體明確的。
我們繼承優秀傳統,絕不是固封自封,返古復舊,儒家學說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鮮活理論?!吨杏埂放u道:“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也?!薄熬幼鸬滦远绬枌W,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币馑际钦f君子尊崇德性,又注重學習詢問,達到廣厚的境地而又詳盡到精細處,達到極高的境界又守道中庸,溫故而又探索新道理。
上一篇:《中庸》及其作者
下一篇:《中庸》的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