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革卦第四十九·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譯文】《革》卦象徵變革: 在亟須轉變的“己日”推行變革并能取信于衆,前景就至爲亨通,利于守持正固,悔恨必將消亡。
【注釋】①革——卦名,下離()上兌(),象徵“變革”。《集解》引鄭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猶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謂之‘革’ 也。”《正義》:“革者,改變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名‘革’也。” ②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己日,古代以“十干”紀日,“己”正當前五數與后五數之中而交轉相變之時,故有“轉變”的象徵寓意; 其后一數“庚”, 則有“巳變更”之義。卦辭取“己日”爲象,說明面臨當須“轉變” 之際果斷推行變革,并能夠心懷“孚信”,則天下也將以“信”應之;這樣就可獲“元亨”,利于守“正”,其“悔”必將消亡。朱震《漢上易傳》曰:“(己)當讀作‘戊己’ 之‘己’,十日至‘庚’而更;更,革也。”顧炎武《日知録》承之,曰:“天地之化,過中則變。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故《易》所貴者中。十干則‘戊已’爲中,至于‘已’則過中而將變之時矣,故受之以‘庚’;庚者,更也。天下之事當過中而將變之時,然后革而人信之矣。”案,“己”字,阮刻及諸本通作“巳”;《王注》以“即日不孚”訓“巳日乃孚”,則王弼讀作“巳然”之“巳”;《集解》引虞翻注,釋“已日”曰:“離爲日”,蓋以“納甲法”之“離納己”爲說,則虞氏讀作“戊己”之“己”。今據虞氏本改(六二爻辭同)。
【說明】“變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似當建立在兩項基點上:一是適當其時,把握轉機,故卦辭取“己日”象徵“轉變之機”;二是取信于入,推行正道,故卦辭又強調“乃孚”、“利貞”。前者是外在條件,后者是內在因素;內外相濟,“革”道乃成,于是可獲“元亨”、“悔亡”。
上一篇:周易·井卦第四十八《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
下一篇:周易·鼎卦第五十《鼎:元吉,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