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失落——天津三宗寶的圮毀
“天津衛(wèi)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明朝弘治六一七年(公元1493—1494年)修建的天津鼓樓,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修建的大沽炮臺和初建于唐朝,擴建于明朝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的鈴鐺閣是天津市三處著名的古建筑。但它們先后毀掉了。鼓樓在1952年8月拆除。大沽炮臺于辛丑條約簽訂后被八國聯(lián)軍拆毀。鈴鐺閣在清朝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失火燃為灰燼。從此,天津三宗寶名存實亡,人們懷著無限悵惘說道“天津衛(wèi)失三寶,鼓樓拆、炮臺倒、大火燒了鈴鐺閣”。
天津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曾經有過海光寺、三義廟、水西莊等著名的古建筑和古園林,為天津人民引為自豪。可惜,這些古跡多數(shù)都被破壞,再無蹤影可尋。幸存下來的張園、呂祖堂、覺悟社舊址、天后宮等,有的已非當日面貌,有的是現(xiàn)代重建。位于薊縣的全國重點文物獨樂寺因為年久失修已是芨芨可危。近年,有人提出重建鼓樓,即使建成也只是仿制的古董。
天津文物古跡的遭遇給人留下的是永久的失落和感嘆,但是它也告訴人們,文物古跡是人類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史的年鑒,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保護和利用文物古跡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民族和每個人對世界、對歷史、對后人應盡的責任。人類社會越是現(xiàn)代化,越是珍視歷史。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正在大步走向現(xiàn)代化,我們必須依靠法律、依靠科學,依靠全體人民的愛來保護文物古跡。不如此,必將留下自己對先前作為的永久遺憾;不如此,必將留下世界和歷史對我們的永久遺憾;不如此,必將留下子孫萬代對我們的永久遺憾。
上一篇:擁兵自重·藩鎮(zhèn)割據
下一篇:永明聲律論的“黃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