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大陸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1~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學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但都遭到拒絕。
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船隊起錨出海了。8月12日,船隊駛到了位于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島。補充了木柴和供應品之后,9月6日,船隊離開加那利群島,船隊乘著加那利群島附近常起的東北風朝正西方航行,根據哥倫布幾年前在這一帶航海的經驗,這種東北風是越洋駛向日本國最好的風向。
船隊順著偏東風日夜不停地航行著,有時一晝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復一日,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總是那空無一物的海面。船員們過著單調的海上生活。從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鐘報告一次根據沙漏得到的時間。船員每隔4小時換一次班,由于在15世紀后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長和一兩名高級官員才有享受舒適的船艙和臥鋪的權力,所以不當班的船員只有懶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閑聊,或縮在陰涼處好好地睡上一覺。
遠航開始的日子里,哥倫布過得非常愉快,空氣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后和寧靜的大海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唯一使他焦慮不安的是海員們情緒的日漸低落。哥倫布在開始的時候就準備了兩本航海日志。一本記錄他估計的每天駛過的實際距離,是秘密的;另一本記載的航程比實際航程小得多,是公開的,這樣是為了在航期拖長時,使船員們不致感到驚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于哥倫布總是把航速估計過高,所以他這本假日志倒更接近于實際的情況。
兩個星期后,由于風向改變,航隊開始逆風而行,可這卻使哥倫布感到寬慰。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正需要這逆風,因為船員們很擔心這一帶海上以后永遠不會有適當的風向來送他們返回西班牙。”
不久,他們發現一簇簇碧綠的海草飄浮在海面上,這時他們已經航行到了大西洋中部的馬尾藻海。當他們順利通過之后,一個海員發現了一只附在海草上的海蟹,哥倫布認為這跡象表明陸地即將臨近了,因為在他看來,蟹是不可能在離陸地80里以外被發現的。其實,這只是一種在馬尾藻海里到處繁生的小蟹。
9月25日傍晚,平塔號的船員高喊在前面發現了陸地,另外船上的船員也跟著爬上桅桿,一個海島在海天相接之處隱約可見。哥倫布激動不已,跪在地上感謝上帝,并且命令全體船員唱起了對上帝的頌歌。可是他們發現的海島在第二天卻無影無蹤了。這種事在過去和以后都發生過,實際上他們是把低垂著的雷雨云誤認為是陸地了。
10月份,船隊已與世隔絕地在大洋上漂泊了3個星期,可是陸地的影子都沒發現。滿面胡茬,衣服也由于汗浸水淋而結成板塊的海員開始公開抱怨,他們說這次遠航是一種愚蠢的航行,有幾個海員甚至揚言要把哥倫布扔到大海里后再返航回去。
可是哥倫布還是堅持要繼續一直向西航行。10月7日,他們看到一種肯定不是海鳥的小鳥越過頭頂向西南方飛去。這時正值大批候鳥從北美飛向加勒比海島群和南美過冬的轉徙高潮。因此哥倫布就率領整個船隊朝西偏西南方航進,就以候鳥為航標。
10月11日,海浪送來了一根有樹葉的枝條,一根開滿花朵的樹枝和一塊好像被人工砍鑿過的木頭,這些跡象表明陸地似乎真的已臨近了。哥倫布在日落時帶著船員唱起了祝福歌。他提醒大家,國王曾許諾以巨額年金做報酬給第一個發現陸地的人。晚上,船上點起了明火,把燈籠懸掛在船尾,這樣可以保證各船只互不失散。晚上7點,船員開始值第一個夜班。
在海浪洶涌的夜間,船隊顛簸在月光閃爍下的浪頭上。各船船長都凝神注視著西邊遠處的洋面,或在甲板上緊張地來回踱著。10點鐘,哥倫布終于發現遠處的一點微弱的火光。好像有人拿著一只蠟燭舉起后又放下,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就消失了。據后人分析,哥倫布看到的火光可能是印第安人在海島的東海岸燃起的野火,以用來驅趕室內的蚊蚋。
大家空歡喜一場后又都恢復了平靜,在靜謐的星光下,船隊繼續向前航行。第二天上午兩點鐘,平塔號的一個船員又高呼道:“陸地!陸地!”這次他們的確發現了陸地,那些在月光中閃現出灰白色調的沙石構成了崖岸。但這只是在佛羅里達外緣成弧形展開的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海島,并不是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
這時的哥倫布已不是一個探險家,而是一個新大陸的發現者。一條項鏈似的珊瑚礁和金光閃閃的沙灘環繞著的一個微微起伏的海島聳立在船隊前方6英里處。這個被哥倫布命名為圣薩爾瓦多的島上到處生長著綠油油的熱帶森林。圣薩爾瓦多,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神圣的救主”,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長13英里,寬5英里的小海島。
哥倫布從船上看到有幾個裸體的人從樹林中出來,于是他把各船船長召集起來,“總督”哥倫布把石榴紅的服裝穿上,女王的“F”和“Y”字旗也分別由另外兩名船長扛著,舉行儀式,然后在剛剛豎立的木桿上升起了那兩面旗子。哥倫布宣布這里已成為西班牙的國土。隨后他率眾踏上大地,匍匐在地上,以感謝上帝給他們帶來的好運。紅棕色皮膚的居民,看著這群白皮膚不速之客的“表演”,感到十分好奇和困惑。
不久,居民們開始好奇地圍觀哥倫布,他們全是裸體,體態十分健美,自以為是到了東印度群島的哥倫布,把這些土著居民稱作印第安人。這樣,從那時起所有的美洲土著也都被這樣稱呼了。實際上,他們當時見到的這些人是散居于南美北岸諸海島上的阿拉瓦克人。
哥倫布同這些土著居民做了交易,以銅鈴、紅帽子、玻璃珠之類的小物品換得了黃金制成的小飾物、棉紗和鸚鵡等等。這項貿易是絕對不平等的交換:一枚普通的西班牙錢幣就可以換25磅棉紗。后來哥倫布描寫這些居民時說道:“我所見到的所有人都很年輕,他們沒攜帶任何武器,也不懂得鐵的武器可以傷人,當我把劍拿給他們看時,他們抓住了劍刃,因無知而傷了手指……”
船員們在圣薩爾瓦多停留了兩天,也用一些廉價的裝飾品從印第安人那里換來了食物和淡水。
那位帶來的阿拉伯語言學家在這里是毫無用武之地的。哥倫布他們只是依靠手勢和符號就從阿拉瓦克人那里得知,南邊有一個擁有大量黃金的國王,且在南邊和西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海島。
這個消息是振奮人心的。在當時那帶有很多想象成分的地圖上,確實有許多海島散綴在亞洲東部的海上,包括那個所謂的日本國。根據《馬可·波羅行紀》的記載,那里黃金豐富到這樣的程度,連宮殿的屋頂和地板都是用黃金制成的。于是哥倫布下定決心要向西南方尋找這塊寶地。抓了6個阿拉瓦克人當翻譯和向導之后,船隊又朝西南方行進了兩個多星期。在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海島,并且在這一帶首次嘗到了白薯、玉米和木薯,令他們贊賞不已的還有印第安人奇特的睡鋪——網絡狀吊床。這以后不久,歐洲的海員就采用了這種吊床。
然而,尋遍了巴哈馬群島,他們也沒有找到很多黃金,因而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聞他們又繼續向南方去尋找一個更大的叫古巴的海島。這里風景十分秀美,到處可見巍峨的青山,因而,哥倫布說古巴是他所見到的最美麗的海島。可是,在那里,他們同樣沒有找到什么商船和黃金屋頂的宮殿,他們所見的只是一些獨木舟和一些由圓形小屋組成的村落。
哥倫布拿著一塊黃金指給當地土著人看時,他們指了指內陸的一個地方說:“古巴納坎。”哥倫布認為他們說的一定是中國的大汗。因此他認為自己現在到了中國,而不是什么日本國。
哥倫布很快派出了一個外交使團,攜帶著菲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的公函去見大汗。顯然在這里不可能見到中國的大汗,也不可能找到什么有黃金的寶藏,可是他們卻發現了另一個“寶藏”——當地居民有一個奇特的習慣,就是把一種稱作托巴科斯的葉子卷起來塞進鼻孔,吸入點燃時冒出的煙。他們沒有料到這野草有一天會變得像黃金似的貴重,這“野草”就是煙草。
沿古巴北岸航行了5個星期,船隊仍舊沒有找到黃金。由于聽信了阿拉瓦克人的意見,平塔號的船長自作主張起錨向東航行,去一個叫巴比克的海島上尋找黃金,卻自此一去6個星期不見歸來。
12月5日,哥倫布只率領著尼娜號和圣瑪麗號到達了古巴的最東端,在繼續東行中,又一個人口眾多、風景優美的海岸出現了。全體人員都認為這是一個和西班牙同樣美麗的海島,哥倫布將它命名為“西班牙島”。實際上,這是現在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屬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
又過了兩個星期,哥倫布他們勘查了伊斯帕尼奧拉島北部海岸的大約1/3的地方,并且繪制了一幅相當準確的這一帶的地圖。他們去參觀了阿瓦克人的大部落并希望能尋找到黃金,因為他們發現越是向東走,就越有找到黃金的苗頭。
12月20日,船隊在四周環山的阿庫爾灣下錨。友好的當地居民將一些黃金飾物獻給了他們。一件嵌金的精繡棉布作為禮物送給了哥倫布,這是在東邊幾英里外的一個部落酋長特意送來的,因此哥倫布決定馬上回訪。哥倫布從這位酋長那里得知在內地有一個黃金十分豐富的叫錫瓦奧的地方。錫瓦奧又被哥倫布誤解為可能是日本國的誤讀,因此他更認為有無盡的寶藏在這個西班牙島上,也更相信西班牙島就是位于中國東邊海上的日本國。他們在岸上修了一個寨堡,木料來自于觸礁后的圣瑪麗亞號船的殘骸,將之命名為納維達德,西班牙語的意思就是“圣誕節”。作為在這新大陸上的第一次殖民活動,哥倫布留下40人開采伊斯帕尼奧拉的金礦。隨后,他們帶著從島上弄到的各種特產,大量的黃金以及作為這次發現的證人的6個印第安人,于1493年1月4日起錨開始了返回西班牙的漫長航程。
兩天后,哥倫布的尼娜號又和正貼岸向西航行的平塔號重新會合。兩只探險船無畏地駛向茫茫大西洋。兩星期后,伊斯帕尼奧拉的群山就再也看不到了。歸航的旅途也是驚險萬分,同樣經歷了驚濤駭浪和狂猛的風暴,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兩艘船又被巨大的風浪沖散。3月4日,歷盡坎坷的尼娜號終于到達了里斯本,3月15日,船又駛進了出發時的帕洛斯港。平塔號也在幾個小時后進了港口。經過7個月零12天,這些疲倦的探險者終于回來了。
哥倫布一生中最愉悅的日子要算他回來后的幾個月,4月中旬他被召進宮,并且得到了將軍的封號,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倫布意料之外。哥倫布也因此成了風云一時的英雄。
1492年到1504年間,哥倫布又三次航行至美洲。他到達了北美的大部分海岸,建立了眾多的殖民地。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因病去世。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后,西方終于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之后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
上一篇:南極之旅二
下一篇:合恩角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