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兩漢文化
公元前221年,秦相繼滅六國,統一國家建立,定都咸陽,史稱秦朝。秦統一后,建立起強化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嬴政附會三皇五帝的傳說,首創“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廢分封制,設郡縣,為建立萬代基業,秦始皇立意改革,化異為同,實行著名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國策。并大修宮室,造陵墓,筑長城,規模之大,技藝之高,冠絕往世,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但因征伐過度,種下了人民的怨憤,加速了統治的危機。同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以使為師”的政策,開了封建國家文化專制主義的先河。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被擁戴為帝。國號漢,定都長安。秦末大亂,國家元氣大傷,劉邦采取安定社會的政策和與民休息的方針。農業手工業生產都得到恢復和發展。興修水利,推廣先進農具和技術,如耦犁、耬車和代田法等,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工商業出現了官營和私營兩系統,均以煮鹽業、冶鐵業、鑄鐵業為最大。漢代的對外貿易除了邊境貿易之外,還有“絲綢之路”的貿易,西漢在漢武帝統治時期,達到最昌盛的階段,為整個漢代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東漢時期,手工業出現了許多意義重大的發明創造。例如,紙的發明與推廣,瓷器、陽燧的發明,織花機的創制,以及木炭的利用。水排、翻車、水碓等的發明。兩漢時期在政治、學術上形成“獨尊儒術經學盛行”的局面。兩漢的文學最足以代表盛世規模。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長門賦》等都屬千古名篇。漢代樂府詩最為著名,歌詩源于民間,武帝時下令設樂府,廣采民間歌詩,使許多優秀民歌得以保存。漢代散文亦極稱盛,以司馬遷《史記》代表了漢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兩宋文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中醫學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