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門神
道教俗神,亦稱神荼郁壘,起源于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守護門戶之神。門神有兩種說法。一為王充《論衡·訂鬼》所引的《山海經》,說滄海之中的度塑山里有一座鬼門,為眾鬼出入之地,山上有兩個神人神荼和郁壘,專管眾鬼。凡是惡鬼就用葦索捆上喂老虎。于是黃帝便在門上畫神荼、郁壘、老虎的畫像,并在門上懸上葦索,以此鎮邪驅祟。我國民間多在門戶張貼門神,繪白臉喜相的神荼和紅臉怒相的郁壘,蓋源于此。道書《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把神荼、郁壘排在神祗的最后一位。二指秦叔寶和胡敬德。據傳唐太宗李世民曾臥病在床,聽得門外鬼魅呼號,夜不能眠,大將秦叔寶、胡敬德請命戎裝守護宮門,果然寂靜無聲。于是唐太宗命人畫出二人的畫像懸于宮門,宮廷安靜無事。后傳入民間,唐代以后的門神就改為秦叔寶和胡敬德。胡敬德戎裝舉鞭,秦叔寶戎裝舉锏。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長調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陽關